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0465.3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江苏经济总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实干拼搏的气息,蕴含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新兴产业规模壮大,科技引领发展质效提升
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6%、41.1%,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7个、1.3个百分点——以科技研发、新能源、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表现抢眼,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引擎”强势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炎炎夏日里,位于徐州市沛县的汉斯半导体IGBT电控芯片及模组项目拉满进度条,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为订单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IGBT电控芯片是半导体核心元器件之一,有电力‘CPU’和‘工业心脏’之称,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轨道交通等领域。”汉斯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波说,在研发上多投入,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公司年产200万件IGBT、MOSFET单管及模组制造生产线已全部投产,预计年产值50亿元。”
“里程焦虑”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一道难题,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日,位于常州行政中心的星星充电“光储充检放”一体化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该场站融合了光伏发电、储能等多项技术,可在白天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供充电桩使用,多余的电量则存储在储能设备,等到夜晚使用。
“我们还突破了480kW液冷超充桩与功率分配技术,充电速度将大幅提升,场站整体运营效率也将得到明显改善。”万帮数字能源(星星充电)联合创始人郑隽一介绍。
6月底,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一种止血夹”获得江苏专利金奖。“这种内镜止血夹不同于传统外科止血夹,主要用于缝合人体消化道内的创面,尺寸较小。”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总监张瑞表示,目前,“一种止血夹”专利应用产品已跃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收获良好社会效益。
上半年,南京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4%、2.3%。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7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增长6.8%。
新动能进一步激发,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
位于常州的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连日来生产线上一片“火热”,机器都马力全开,抓紧赶制一批销往国外市场的电池订单。
“公司生产的新型锂电池,相较于传统电池产品体积更小、续航更久、安全性更高,今年4月推出后深受欢迎,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卫蓝新能源高级销售经理苏冰说。
江苏是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联结点,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4%。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分别出口534.7亿元、475亿元、43.9亿元,各自增长4.8%、60.9%、481%。
“新三样”强势崛起,是江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基础的一个缩影。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制定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着力加快建设质量效益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
厚植实体经济优势,还需以扩大内需为支撑。上半年,江苏积极抢抓消费恢复关键期,推动消费市场强劲恢复。1—6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49.6亿元,同比增长10%。
“促消费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消费市场呈现恢复向好态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以江苏精心组织的“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活动为例,今年已累计发放超4.1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超10万家商家参与。
3月30日,南京个体经营者张康获得全省第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标志着江苏成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在册总量破千万的省份。市场“神经末梢”发达,见证了江苏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江苏在全国较早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政策,并发布新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94%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农业现代化步履愈加坚实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江苏正不遗余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7月25日,昆山市陆家未来智慧田园内,长到膝盖高的水稻郁郁葱葱,上空偶有白鹭飞过,映着蓝天白云,望过去宛如一幅油画。
“这是2022年8月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势平整、排水通畅。田里种的都是宁香粳9号,预计10月底收割。”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文伟说。
农业现代化,首要的是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江苏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全国5.5%的粮食,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