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香港全新出发。中国基金报将面向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进行一系列专访,了解香港在大变局下的最新构想。
本期的采访对象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请他分享他眼中香港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香港作为东西方资本市场联通者如何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基金报:未来香港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许正宇:7月1日,香港特区热烈庆祝回归祖国26周年,亦标志本届特区政府成立1周年。这一年来,香港社会共同努力,战胜了疫情,踏上全面复苏之路,与内地实现全面通关,与世界恢复接轨;全球时局变幻难测,不少国家央行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身处大变局,香港须抓紧三个机遇,即担当东西方资本市场联通者、为全球市场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因应需求和趋势推动金融创新。
中国基金报:香港过去已经有很多链接东西方的举措,未来香港还可能在哪些方面扩展?
许正宇:诸项互联互通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增长空间,是香港作为东西方资本市场联通者的最佳体现。其中,股票互联互通、ETF通、债券通、“北向互换通”均进展迅速。继“北向互换通”后,香港未来还将丰富北向通投资者风险管理的工具。因应市场对国债期货有非常大的需求,香港市场将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为北向通提供重要配套,吸引更多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券市场,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
此外,香港是全球首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下一步将把人民币产品纳入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为国家资本市场内外循环共融发展提供新模式。
最后,“港币-人民币双柜台”顺利启动,未来我们将检讨人民币股票发行、交易、做市商机制及结算等关键环节的经验,推动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在港发展人民币证券业务做好准备。
中国基金报:可持续投资是全球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绿色实力”也是香港着力打造的硬实力。请介绍一下这方面香港有什么举措?
许正宇:作为应对全球市场挑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香港去年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包括债券及贷款)较2021年增长逾40%,达到805亿美元。其中,在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在亚洲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今年6月,香港发行了近60亿美元等值的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计价绿色债券,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ESG债券。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绿债计划的范畴,涵盖更多可持续金融项目。
为支持和便利更多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债,我们已将豁免利得税的优惠涵盖内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港发行的债务票据,该优惠已于今年3月31日起实施。
气候变化是我们一直在应对的共同挑战。鉴于世界各地的灾难事件不断增加,香港在2021年推出了资助先导计划,为发行保险相连证券提供资助,共为4次巨灾债券的发行提供便利,总发行额达到5.6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金融科技是香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引擎。请介绍一下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最新进展。
许正宇:香港是金融创新推动者,金融科技生态圈蓬勃发展,相关企业数目超过800家,业务涵盖移动支付、跨境理财、虚拟资产、人工智能金融服务顾问、财富及投资管理、合规科技等。当中包括8家虚拟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和两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证券市场方面,今年3月我们推出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为国内外从事云端服务、人工智能等科技公司带来新的便利融资渠道,助力国家核心科技研发。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去年10月发表虚拟资产政策宣言,阐明愿景和政策原则,业界对此反应正面,不少企业表示有兴趣来港发展。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发牌制度已于今年6月生效。香港遵循“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监管思路,让Web3.0在适当的监管框架下持续和负责任地发展,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虚拟资产技术应用于金融市场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今年2月协助特区政府成功发行8亿元1年期代币化绿色债券,为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此次利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进行债券发行及交收,流程得到精简,缩短了交收周期,提升了债券发行和结算的效率。此外,金管局正就“稳定币”拟订规管框架,计划在今年内进行第二轮公众咨询,期望在2023/2024年度落实监管安排。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不断增强自身优势,香港的前途一定会越来越好,发挥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