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释放产业新活力--"组织振兴引领保障乡村振兴"调研报道之三
时间:2023-07-24 00:00:00来自:人民日报字号:T  T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各地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盘活农村资源

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的蔬菜大棚里,番茄株长了一人多高,42岁的脱贫户武清香正忙着采摘。“今年已经卖了快10万元。”武清香说。

承包两个大棚,武清香实现脱贫增收。个大味甜的番茄可以卖给前来收购的客商,也可以供游客采摘。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我们这个交通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小村,很难实现突破发展。”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说。2018年,经过实地调研,村民们意见很快统一,筹集资金盖起温室大棚,发展番茄和甜瓜种植。

如今,小小番茄,每年为村里带来1000多万元收入。村集体建起了十几个大棚,每年收取租金;还建起交易市场,按照每斤3分钱的标准向采购方提取交易管理费。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1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把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各类社会组织等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近年来,各地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健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

从调研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看,比较普遍的模式是村集体依托本地农产品、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创办领办合作社或公司,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也有的是实行股份合作,村集体利用土地、山林、实物资产等资源折价入股或资金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社合股联营;有的是开展租赁经营,村集体盘活闲置、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等,或者异地兴建、购置厂房、商铺等,开展租赁经营,获取稳定收益;还有的提供服务创收,通过组织劳务合作社等方式,提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物流、河道保洁等配套服务创收……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商业街区人潮涌动。郫县豆瓣、蜀绣、唐昌布鞋……一间间青砖灰瓦的店铺,按“前店后坊”的川西作坊样式分列道旁,游客穿行其间。

乡村十八坊就是由战旗村利用集体资源自筹资金、自主设计、自主修建、合作经营的。在战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德敏看来,村里能有今天的面貌,把土地资源盘活,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是重要一招。

过去的战旗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局面打不开。村两委班子经过调研研判,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将零散的资源适度集中。开展土地整理、承包地流转、集体资产确权到户……每一步调整,都由村党委领导下的村集体统筹实施,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公正。

2015年9月,战旗村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机遇,将13.45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拍卖,村集体因此获益706万元,村级集体资产突破2000万元。

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旅游公司;整体租用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经营地方特色美食、土特产品的“壹里老街”……如今的战旗村,产业兴旺,致富路越走越宽。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5万元。

近几年,各地普遍进行了清理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的专项工作,全面梳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订立的经济合同,解决了一大批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问题,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业务统一纳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各地还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难点、打通堵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针对产业发展规模小、收益低的问题,河南省安阳市优化政策资源推动抱团发展,出台政策鼓励以乡镇为单位将各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资源进行整合,依托联合社体系承接外部市场要素、金融资本和社会性资源,提升集体经济效益。

在深化农村资产资源改革方面,浙江省安吉县创新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动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落户安吉,指导村集体以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农业项目运营,有效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村集体+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包括农民合作社在内的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迅速。

“一个传统农业村如何做大做强产业?我们的选择是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春丽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卫兴回忆起村子的发展变化时说。

2007年,张卫兴与村里的几个党员带头创办了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村民的土地承包过来,集中运作。担任村干部后,为打消村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张卫兴开展“书记来串门”活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