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经济东升西降,股、债投资均须谨慎!对话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进入2023年下半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发展前景如何?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何时按下降息“暂停键”?投资者应如何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哪里?当中孕育了哪些投资机会?
7月20日,《对话·全球财经人物》第十五期重磅上线!本期,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直播实录
欧美经济将放缓亚洲经济百花齐放
中国基金报:进入下半年,德意志银行对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展望作了哪些调整?为什么?
刘佳:欧美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是现在宏观领域最大的主题。我们预期今明两年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增速都将不足1%,美国今年下半年更可能出现小型的衰退。
亚洲经济则料将百花齐放,更具韧性。首先,东南亚各国经济将各具亮点。印度尼西亚自去年起,大宗商品出口表现非常好,因此其国内需求和消费信心强劲。新加坡的金融业表现强劲,随着疫情后的重新开放和全球旅游业的复苏,其服务业也发展得非常好。泰国的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
此外,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的团队在印度一再见证了该国增长超出预期。其原因是本国消费者及外资的信心都很强劲,大量制造业流向印度。
而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尽管多项数据低于预期,仍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中国基金报:最近日本经济也颇受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外资在大量流入日本,您对日本经济怎么看?
刘佳:确实,日本股市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市场正在重估日本的投资价值。
首先,日本经济最近走势非常稳健,无论是家庭消费数据,还是企业投资数据,或是调查数据,都显示日本的个人及企业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其次,日元过去一年多的持续贬值,大大提升了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而推高了企业盈利。这为外向型的日本经济提供了很大支撑。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日本央行的政策动向。多年来,日本央行一直维持着负利率,时至今日,利率仍维持在0到-0.1的水平。这和通胀上升及经济前景相对乐观的情况是不匹配的。日本政府日前决定任命经济学家植田和男为日本央行行长,我们预期他将在未来3-6个月内重新审视当前的货币政策。一旦货币政策转向,将引发市场波动,并推动日元升值。
中国基金报:你看好日本的哪些行业?
刘佳:日元贬值可望支撑科技、消费及出口相关企业走强。此外,在全球经济放缓,美国甚至会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日本一些优质大型企业将会更具韧性,值得关注。
欧美加息步伐即将停止
中国基金报:德意志银行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作何预测?
刘佳:目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分化,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当前呈制造业冷服务业热的态势。服务业走强将会推高核心通胀。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在未来的1-2个月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5.25%-5.75%的水平。
基于对美国经济下边年会进入小型衰退的判断,我们预期美联储之后将维持利率不变,并于2024年二季度开始降息。
中国基金报:欧洲央行还会进一步上调利率吗?
刘佳:是的。受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短缺问题影响,欧洲的通胀率一直高于美国;且欧洲央行的加息步伐也慢于美国,目前仅为3.5%。因此我们预期,欧洲央行未来1-2个季度会再加两次息,将基准利率提升至4%。
中国基金报:你对欧洲的通胀作何判断?
刘佳:目前来看通胀已有所放缓,主要能源价格在最近几个月已有所回落,其他的金属价格也都有所回落,这有利于缓解欧元区的通胀压力。目前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供暖需求旺盛,可能会推高天然气价格,进而再次推高通胀。
事实上,欧洲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应对能源短缺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限价及大力发展新能源等。
加之未来1-2个季度欧美经济将放缓,我们认为,欧元区的通胀问题不会很严重。
中国基金报:当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刘佳:美国方面,首先是美联储正面临控制通胀和防范经济硬着陆的两难政策困境。此外,在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的区域性银行暴雷后,美国银行业普遍收紧信贷,可能会令经济逐渐走弱。而美国的商业地产,也将因为在需求减少的同时遭遇商业银行惜贷,面临挑战。
欧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地缘政治,形势起起落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冲突升级,将严重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
亚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出口放缓甚至下跌。韩国、台湾的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2个月呈现紧缩。我们预期,由于欧美经济将放缓甚至衰退,亚洲很多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将深受影响。
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基金报:5月及6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差强人意,引发部分人士对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对此,您怎么看?
刘佳:最近一两个月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首先房地产市场无论是新开工量还是投资和购买热情都明显走弱。消费的增长则非常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