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行外》上月香港采购经理指数(PMI)下滑至50.3,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如再无法提增香港的经济,指数随时有可能跌穿50关口的盛衰分界线。至于内地制造业连续3个月萎缩,非制造业表现疲弱,房地产市场债务问题仍未解决,直接拖累了所有相关的行业,虽然美国有布林肯和耶伦先后访华,但也无助港股回升,由于美联储局官员继续发放鹰言论,令全球股市再度回跌,楼市续维持交投淡静和价格回调,并时有传媒报道楼宇出现蚀让的个案。
日前高盛更发表报告唱淡内银股,把多只内银股下调评级至「沽售」,又大削其目标价高达30%,立即引发投资对银行股齐齐减磅。历来高盛都是美国主要评级机构的「打手」,其所出言论极为敏感,事后虽否认是「唱空」银行股及渲染悲观情绪,但已令本已积弱的港股跌至接近18000点水平。上周五(7日)金管局宣布放宽首置按揭成数,其中1500万元或以下物业最高按揭成数增至70%,1500万元以上至3000万元的增至60%,3000万元以上及非自用住宅的按揭成数上限均维持在50%,同时非住宅物业最高按揭成数升至60%,以资产水平为审查基础的按揭成数上限上调至50%,适用于住宅和非住宅物业。金管局的这一举措,立即刺激周五夜期指数回升近400点,港股周一(10日)开市也跟随夜期而高开近400点,但因内地公布6月CPI无升跌,市场预期按年升0.2%,PPI按年跌5.4%,跌幅大过市场预期,大市立即出现回调压力,表现是「有头威无尾阵」,收市仅上升约100点。
回说香港13年来第一次放宽楼宇按揭成数,有地产界业内人士认为,是次放宽自用物业按揭成数,主要集中在中价物业,对于最需要置业的用家而言,没有太大帮助。此外现时供款者所面对的是息口上升,令供款增加了压力,同时通关后经济复常未符如期,从而影响市民收入和职场前景放缓等等信心问题,并非一个政策便能解决,何况目前大部分国家或城市都面临楼价下跌的风险和危机,而内地政府几年前已发出警示,在内地房地产企业的违债风险升温时,已提早戳破了地产泡沫,不让房地产企业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而爆破,希望因此而减轻其爆破带来的杀伤力,这可算长痛不如短痛,可是这个短痛已经历几年了!能否顺利安全度过?还是未知之数。
在港上市的中国恒大(03333)已停牌和步入除牌程序,至于内地A股市场,消息指多间房地产企业因股价大跌,收市价连续20个交易日触及一元的红线而被迫退市。截至6月21日,就有蓝光、嘉凯、泰禾、美置、中天、粤泰、宋都、海投、阳光城,累计9家房企被迫退市。此外还有世茂、泛海等逾10间公司股价跌破2元大关,是否会成为下一波遭殃的企业,未知之数也?近年内地楼房出现滞销和楼价停滞不前,市场奇怪所谓刚性需求的买家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市场开始担心楼房终会变成日本化,供楼要供三代,同时影响本土经济致迷失30年!至于中港股票市场,除了内银和内房股受消息所拖累外,也与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有关,欧美多国虽然强调不会和中国脱勾,但用「去风险」来取代脱勾其实分别不大,美国对中国说一套,做又是另一套,中美两大经济体系的紧张关系仍未缓和。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打压从未休止,遏制中国的发展仍是死心不息,除不断加大对中国输入精密晶片的制裁,据悉拜登政府正准备限制中国公司使用美国的云计算服务,亚马逊和微软等美国云服务供应商将需要向美国进行申请,获得许可才能向中国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这继限制晶片出口和高端科技设备后,可算是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最大杀伤力。
当然中国也不甘示弱,并还以颜色,上周中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指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除了稀土,对镓、锗相关物项也实施出口管制,相关措施自8月1日起正式实施,镓和锗是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可算是战略物资,市场一般看法认为中国藉由管制半导体产业中的关键原材料出口,反制欧美有关禁止半导体制程机具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消息指从产量来看,中国镓金属产量占全球的90%-95%以上,锗金属产量占全球68%-80%,全球化分工合作善用优势才可以创造多赢的局面,现双方的做法变成揽炒,不利全球的发展。而香港最大优势是作为中国贸易的桥梁和窗口,那一定要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接触和联系,但国际地缘政治关系紧张,香港在中美之间的优势变成了双方斗争的磨心,虽然特区政府多次强调国际资金没有撤离,但从中环写字楼的空置率,股票市场的成交额和外资不断减持众多的中国企业股份,已知道是铁一般的事实。外资取回的资金却不见在港转移到其他投资,试问如资金没有撤离又往那里去呢?那又真要烦请政府官员告知大家了!
*后记*
港股流动性偏低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诟病,这也导致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难以体现其基本面,流动性不足和达不到融资的目的,还要付出高额的成本来维持其上市地位,权衡之下部分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一共有超过10间在港上市的公司刊发了私有化退市的公告,其中3间已经完成了退市程序,而去年全年港股只有15间公司私有化退市,现半年已超过10间,其中包括市值曾超过1000亿的达利食品,现计划回归A股。这是否说明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