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重庆是国内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西南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城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城市,并与成都组成双城经济圈。重庆在面临三年疫情冲击以及2022年高温限电等挑战下,2023年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速已经恢复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其较强的经济韧性。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的汽车产业产销两旺,新材料产业表现亮眼。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出口贡献突出。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反超日本居全球第一,重庆制造占十分之一。同时,重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求变,新能源车和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集群。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集团带动作用明显,仅两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接近90%。新材料产业中,龙头企业长江材料已上市,重庆魔方、墨希科技等公司处于融资阶段。
重庆持续吸引外来人口,且外流人口呈回流趋势,这与重庆经济产出水平提升息息相关。面对老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的问题,重庆积极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以提高全市养老生活质量。据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重庆城市和农村养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我们要看到,重庆目前也存在财政自给率不足和债务等问题。房地产下滑速度快于全国,净存款也大幅收缩,亟需引入金融资源。未来重庆应着力产业结构转型,依靠西部城市经济圈双核地位,在“小政府、大社会”上寻求突破,吸引民间资本,放活服务业,成为西部发展的新引擎,在消费发展上引领全国。
1
经济增长韧性较强,川渝合作助力发展
重庆直辖市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城市,乘长江经济带优势,与成都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表现亮眼。从经济总量来看,2022年重庆市生产总值达2.91万亿元,已反超广州晋升我国第四大城市。2012-2022年重庆GDP年均复合增速达9.65%,超全国水平1.22个百分点;从人均GDP来看,2022年重庆人均GDP为9.07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7万元)。
从经济总量增速来说,2010-2017年间重庆GDP增速大于全国GDP增速,增速差距总体呈下降趋势,于2018年首次低于全国增速。近五年,重庆经济总量增速振幅较大,平均增速大于全国水平。在新冠疫情期间(2020-2022年),重庆还面临产业链供给困难影响,尤其是2022年受高温限电的困境,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跌至-18.2%。2023年一季度,重庆GDP增速同比4.7%,增长至略高于全国增速(4.5%)水平,表明疫情结束后重庆经济韧性较强。
1.1生产端看,二产稳中向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出
2022年重庆市三产业占比为6.9:40.1:53,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7.3:39.9:52.8相比,第二产业占比相对偏高,但与2013年重庆三产业占比(7.2:46:46.8)对比,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
重庆市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特色农产品产业表现亮眼。根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粮食总产量1072.84万吨,比上年下降1.8%,出栏生猪1806.8万头,时隔6年再次站上了1800万头的关口。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薯类作物产区,马铃薯和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2021年,重庆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平均亩产1200公斤,总产近600万吨,约占粮食作物的11%。根据重庆统计局数据,2022年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较好,水果产量593.28万吨,增长7.2%;中草药材产量63.29万吨,增长11.1%;香料产量9.3万吨,增长14.4%。“十四五”期间,重庆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通过AI、5G、区块链技术等高新技术,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3%,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
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相对较快。近十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正增长,平均增速为11.2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02%)。2023年一季度,重庆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8个百分点。疫情初期,重庆工业发展受冲击影响较低,2020年初和2021年初增加值同比较全国更平稳。2022年下半年,除应付疫情多发散发外,重庆市政府为保民生用电“不拉闸”,有序引导工业企业降低高峰期用电负荷,对工业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
重庆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车、新材料产业表现亮眼。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重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1%。从产业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6.3%、12.3%、7.5%、和6.5%,新能源车增势明显。在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重庆市积极实施“6+5+4”产业发展路线,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五大支柱产业(电子,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原材料),四大未来产业(空天开发、基因技术、未来材料、光电子)。
汽车产业产销两旺。重庆已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首、以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以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汽车集群,智能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