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是"日本时刻"?
时间:2023-07-1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二战之后,日本曾是东亚经济的“领头雁”,率先实现了增长奇迹,但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场泡沫,使其最终陷入“失落时代”,经济增速长期低迷,政策刺激几无作用。新冠疫情的发生,恰逢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而疫情缓和后,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仍呈现一定程度的疲态。那么,从日本“失落时代”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经验?又该如何应对风险挑战,避免陷入日本的失落境地?对此我们通过系列报告予以深入分析。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不妨先审视下当前我国的宏观环境处于日本发展进程中的哪个阶段。

1.经济发展处在哪个阶段?

日本战后经济的四个阶段。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可被划分为四个典型的发展阶段:1955年至1973年为高速发展期,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于双位数;1974年至1985年是中速增长期,年平均增长速度降到了4%-4.5%左右,约是高速增长时期的一半;1986年至1990年是泡沫时期,以广场协议签订后为标志,日本开始了新一轮泡沫的酝酿,股市和房价大幅上涨;1991年后是萧条和恢复期,政策收紧捅破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最终陷入了“失落时代”。

疫后我国GDP增速相当于日中速增长期。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2010年之前的GDP增速尚能维持在高于或接近双位数的增长,2012年开始降至8%以下,其后继续走低,逐步经历了下台阶的过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2020-2022年间,我国GDP平均增长速度在4.5%左右,而这一增速约是日本在1975-1985年间中速增长时期的水平。

考虑购买力因素,人均GDP约相当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人均GDP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直观地反映社会整体生活水平。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伴随着的是我国人均GDP水平的快速上行。如果从名义价值来看,2021年我国人均GDP规模已超过12000美元,接近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但如果剔除物价等因素的变化,2021年我国人均实际GDP水平(按2015年价格)约在11000美元,考虑到这两年来的增长,相当于日本的上世纪70年代初。Maddison(2020)所统计的各国经济增长历史数据对此也有印证,在考虑了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2018年我国人均实际GDP规模约超过13000美元(按照2011年价格),假设近几年其增长速度保持和世界银行所统计的实际GDP增速同步,则2021年我国人均实际GDP规模约15000美元,也恰相当于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

2.经济结构转型是否完成?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仍然处于转型的起步阶段,离最终完成转型可能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因而确实存在继续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

消费率偏低,投资率过高。以消费率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率水平长期低于日本。2022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仅53%左右,这一水平低于日本在1970年时的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资本形成率(即投资率)就要明显高于日本。2022年我国投资率约在43%,相当于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其后随着日本在中速增长期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日本的投资率下降而消费率逐步提升。

居民消费主要拖累,政府消费水平尚可。如果进一步探究消费率偏低的来源,我们发现,在政府消费部分,其实我们和日本的差距并不算大。2022年我国政府消费率在16%左右,而日本在2021年的政府消费率水平也不过刚刚超过20%,我国的政府消费率已经大体相当于日本在2000年左右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率较21年还略有下滑,录得37%,这一水平只有日本的七成左右,也不及1970年左右日本的水平。由此可见,消费率偏低主要是来自于居民消费部分的拖累。

我国出口已超越日本顶峰时期。不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使得我国在外贸领域有了明显的突破,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例逐年攀升,2004年时就已超过日本。2022年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比重超过14%,这一水平已超过了日本顶峰时期。日本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约在上世纪80年代时达到顶峰水平,而当时其出口额占到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还不到10%。此外,近年来,中日两国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差距也有所扩大。

工业占比相当于日本中速增长起步期。从产业结构来说,也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还远未完成。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度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核心指标。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在2006年见顶,达到接近48%的水平,其后呈回落态势,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在40%,这一水平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中旬水平相近,而当时日本也和现在的我国类似,从高速增长期转入中速增长阶段。

人均耗电同样未达到日本泡沫破灭后水平。微观数据对此也有印证,现代工业生产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因而电力消费是工业经济具有代表性的中观指标之一,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工业经济的活跃程度。近年来,我国人均耗电量快速升高,近五年年复合增速超过了5%。已经达到了接近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还没有达到日本泡沫破灭后的电力消耗程度。

服务业占比偏低,吸纳就业还可以更加充分。全球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提升,是发展中经济体转型升级的必经过程。日本曾出现的制造业“空心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