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 重庆构建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
时间:2023-07-11 00:00:00来自:重庆日报网字号:T  T

7月10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召开。大会提出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即锚定“1”个总体目标、明确“4”个发展定位、聚焦“5”个主要目标、实施“8”大行动),统筹布局科技创新资源,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核心,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

1个总体目标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27年初步建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4个发展定位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策源地重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先行区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地5个主要目标

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实现突破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成势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高素质科技人才支撑有力创新生态环境活力迸发8大行动

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强能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行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国防科技创新高效协同行动区域创新布局优化提升行动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增效行动科技开放合作深化拓展行动一流创新生态培育优化行动锚定“1”个总体目标

为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市委、市政府围绕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提出了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聚焦打造四大科创高地,设定工作目标,针对性制定了政策举措。

其中,未来五年,全市科技创新将锚定“1”个总体目标,即: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27年初步建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了新进展、迈上了新台阶。2022年,我市研发投入强度预计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14件,技术合同成交额630.5亿元,R&D人员超过20万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7位。今年,我市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1—6月新增科技型企业5849家、已通过审核的高新技术企业845家,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82.8%、76.9%。截至6月底,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8838家、6401家。

明确“4”个发展定位

坚持“四个面向”,深刻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大会还明确了全市科技创新的“4”个发展定位——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策源地。深入贯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着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重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先行区。构建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辐射西部、支撑全国、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重要枢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提升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聚焦“5”个主要目标

为加快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大会提出,未来五年全市科技创新将聚焦“5”个主要目标,对总体目标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

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实现突破。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推动人工智能等16个战略领域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亿元研发投入发明专利产出达到17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300亿元。

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成势。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科技创新基地8个。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27万家和8.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高素质科技人才支撑有力。集聚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研发人员实现倍增、突破40万人。

创新生态环境活力迸发。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制度性开放走在中西部前列,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各类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7%。

实施“8”大行动

为实现上述目标,大会提出将实施“8”大行动,即: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强能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行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国防科技创新高效协同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