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和政策1、北交所、港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推出“北+H”两地上市安排
6月29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与香港交易所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北交所和港交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
2、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6月29日对外公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建议,结合对经济发展趋势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的跟踪研判,科学确定我国中长期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分地区债务限额水平。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防范债务兑付风险。
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加强第三方合作中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各地方银保监局、银行、保险、理财公司等机构下发了《关于加强第三方合作中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称,近期,部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包服务商发生多起安全?险事件,对银行保险机构的网络和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造成一定影响,暴露出银行保险机构在外包服务管理上存在突出?险问题。《通知》明确列示了一家头部平台相关服务风险情况、多家银行保险和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商的科技外包风险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
4、证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
7月2日,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在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中称,支持基金公司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方面,在"看得清、管得住”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合理规划境外布局,稳健拓展境外业务,为境内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鼓励基金境外子公司苦练“内功”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基金公司加大基金境外子公司资源投入力度,重点强化投研能力和合规风控建设,稳步推进产品业务创新。
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评级下调将限制财务公司相关业务开展
6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提到,监管评级下调不改变财务公司已获批的业务资格,但限制相关业务的开展。
《办法》指出,对于同业拆借、固定收益类有价证券投资业务资格,财务公司因监管评级下调而不满足规定的评级要求时,原存量业务不受影响,但不得新增。对于票据承兑、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财务公司因监管评级下调而不满足规定的评级要求时,原存量客户对应业务余额不得超过评级通报日该项业务余额,财务公司不得为其他成员单位新增办理上述业务。
6、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总第101次)例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持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7、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为贯彻落实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8、审计署:部分信托公司帮助实体企业粉饰报表,部分PPP项目造成浪费损失。
6月26日上午,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以下简称审计报告)。此次报告应是相关审计结果的披露,审计部门重点审计的4家中央金融机构和21家国有信托公司资产61.63万亿元、负债55.51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0.9%到15.5%不等,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违规开展业务、资产底数不实和管理不严。此次审计还此次重点抽查了18省市本级及187个地区计划总投资1.53万亿元的408个PPP项目,发现的主要问题:建设运营环节不当推责揽责、履约环节不尽诚信和入库环节审核不严。(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