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复苏的隐忧(二)
时间:2023-07-03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豪论国金》上星期分析了有关通胀及失业率问题,本星期焦点放在不同经济领域数据:工业及建筑业相关的第2产业占GDP约49%,是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工业产出按年连续第13个月增长,但增速为3个月以来最慢,主要是由于制造业活动放缓和采矿业产量下降。但按月数据却令人振奋,由4月负0.34%急升至5月0.63%,是去年10月后新高。虽然商业信心、新增订单及制造业PMI回落,但距离盛衰分界线(50)只是一步之遥(现况约49),反映第2产业正稳步复苏。

消费及服务相关的第3产业占GDP约44%,数据变化对经济增长举足轻重。复常后零售销售按年增长在4月达峰后开始回落,5月近13%增长主要源于去年低基数效应,亦逊于市场预期。按月走势反映春节效应后,内地消费回归低于0.5%慢速增长。除了疫后消费心态「痊愈」须时,经济未如理想亦产生「不抓紧」的消费心态。可幸是消费者信心已迈向中性边缘,反映悲观情绪消化可期。

欧美减低对中国贸易依赖渐见成效。中国出口量由3月3156亿美元起持续下跌至5月2835亿美元,按年增长更由4月正8.5%下降至5月负7.5%。美国由亚洲国家进口制成品中,中国商品占比将于今年内降至低于50%,触及2006年来最低。中国进口总额由1月1928亿美元逐步上升至5月2177亿美元,按年增长由4月负7.9%收窄至负4.5%,「双循环」概念中进口贸易仍是核心动力。

外国直接投资(FDI)首5个月按年增长只有0.1%,增幅较上月大幅放缓2.1%,以美元计算更下跌5.6%,跌幅较上月扩大2.4%。表现放缓主要是去年同期以美元计是历来最高,导致高基数效应。其次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相反内地向外非金融性直接投资按年增长24.2%,折合美元增长16.1%,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里对外直接投资表现走势背驰。过去透过国际直接投资赤字以纾缓长期贸易顺差导致资本帐压力,如今欧美阵营采取多维度贸易制裁及减低对中国依赖,虽然贸易盈馀仍有近658亿美元,但较上月下降约27%,走势令人担忧。当经常帐及资本帐走势背驰持续扩大,或导致外汇储备下滑,不利经济增长及投资者信心。未来如何吸引外资在中国加大投资,或更有效益地投资海外项目,将是中央著眼的课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