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缔造美好将来
时间:2023-06-30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青工侠说》在一个以循环经济为题的分享会中,讲者提及中国未来其中一个重大目标是「共同富裕」(CommonProsperity)。在国家推动循环经济以达到「双碳」目标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发展方向。人民应重环保意识、承担对气候变化负责、为建立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必定要相信国家共同富裕,以及为全球齐心关爱互助的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021年,国家正式确立「共同富裕」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党章提出「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修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的概念中提及「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在共同富裕出台后,网上有不同的讨论和猜测。一些极端言论质疑这是否意味回到1956年国有化时期,将三次分配说成是胁迫慈善。这些言论在当时社会造成了比较大的思想混乱,并严重扭曲了中央共同富裕的真正含意,即是「让所有民众都以同等的方式享受经济增长成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目标之一。马克斯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亦提及人民应免于贫困、免于恐惧的自由。因此,虽然中西方拥有各自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但以人民的福祉利益为国家的核心价值均无可否认。

*居安思危*

国家在扶贫政策方面获得巨大成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Guterres)于2021年更指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赞扬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然而,中国内地仍面对不少挑战,青年就业问题、老龄化趋势、中产收入停滞不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这些因素导致了经济波动,并加深贫富差距。

共同富裕并非资产国有化,而是推动各阶层提高人民生活质素,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努力。特别是企业在追求利润之同时,也必须履行社会责任,这不是小恩小惠的施予,而是为国家及人民整体发展作出贡献。以国际衡量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而言,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收入差距扩大,到2018年才开始下降,但近几年又略有回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张维迎教授在一篇《发展民营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文章中,总结他对共同富裕的看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继续进行市场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仅把蛋糕做大,而且使得蛋糕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平。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但是我想重要的是,要有更公平的竞争规则让我们的财富增加,而且在增加的过程当中有更好、更公平的合理分配。」

自推出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后,全球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全方位讨论。有以阴谋论猜测、有从宏观经济角度评论,也有赞扬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获得丰硕成果后,避免出现严重贫富悬殊问题的长远发展方案。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发展民营企业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从国企独大走向支持民企发展,这已令国家走向均富,带来了广泛就业和创业的效益。而共同富裕令包括中小微企都愿意除缴税外,自愿为社会付出,中大企业也愿意不只为追求利润效益,而为社会民生而作出贡献。这是祖国人民的一块宝地,要好好保护、建设和发展,以免再受到外来侵略,并为未来子孙后代的福祉共同努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