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会徽是一只展翅的太阳神鸟,其主体对应的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英文首字母“U”。“U”分割成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
当前,绿色低碳办赛已经成为国际趋势,而中国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推动力。从2008年“绿色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奥运赛事“碳中和”,中国为全球各国奉献了一整套“绿色办奥”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又该如何交出这份答卷?
成都提出,以赛事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协同联动赛事侧和城市侧,努力将大运会办成一场国内外有显示度、展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的绿色低碳体育盛会。
首先,“绿色办赛、智慧大运”贯穿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全过程。其次,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同时,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不仅如此,成都又联动城市侧,将“办赛”当中积累的“绿色、低碳”理念汇聚起来,与“营城、兴业、惠民”充分结合,落实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成都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绿色大运会背后,是一个绿色的成都。
绿色大运
每到成都蓉城足球队的主场比赛,凤凰山体育公园就会变成“红色的海洋”,“成都雄起”的呐喊声响彻全场。这里已经成为成都新的城市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比赛的门票往往在几分钟内就会售罄。不过,这个比赛场馆不仅因为金牌球市而闻名。
去年对凤凰山体育公园实地探馆后,体育“名嘴”、著名体育主持人韩乔生表示:“这是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场馆,在贯彻低碳环保理念方面,更是走到了世界前沿。”凤凰山体育公园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并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
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核心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藏着众多“绿色密码”。比如,其采用的到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足球场索膜结构顶篷,投影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呈现一个不规则的曲线,北边高、南边低。相比用钢结构来做顶篷,它节约了3/4的钢材。
以凤凰山体育公园为代表,在场馆建设和组织运营等多方面,“绿色大运”成为成都大运会的一个重要标签。成都大运会以赛事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协同联动赛事侧和城市侧,努力将大运会办成一场国内外有辨识度、展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的绿色低碳体育盛会。
绿色建馆
“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了凤凰山体育公园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BIM全过程应用。”凤凰山体育公园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峰表示。
凤凰山体育公园由“一场两馆”组成,含6万座的专业足球场、1.8万座的综合体育馆以及一幢多功能馆。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提前解决管线碰撞和标高需求,避免材料的浪费。同时还采用了索膜结构屋盖系统、穿孔铝板外遮阳系统、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条板隔墙系统等新型技术,达到保温隔热降噪、提高建筑寿命、增加舒适度等效果。
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型体育场馆节能降耗举措和可持续利用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中国体育场馆存在着利用率不高、功能开发不充分、场馆建造规划设计不合理、场馆运营耗能大,节能技术尚未成熟等诸多问题。
因此,绿色低碳成为当前大型体育赛事的办赛理念,尤其是在赛事场地场馆的建设上。比如,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在原有场馆设施基础上改造升级,大大减少了新建场馆会产生的碳排放。
其中,冬奥场馆改造中,“鸟巢”用高标准LED灯具替换原有传统光源,并提升了屋顶PTFE膜和立面钢架等部位的亮度、均匀度和眩光点,改造后可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达到30%的节能效果。
而新建的国家速滑馆采用了最先进、环保、高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近1.2万平方米的“冰丝带”全冰面碳排放趋近于零,相比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每年减少碳排放2.5万吨,超过种植120万棵树所实现的减碳排量。
成都大运会也秉持着绿色低碳理念,大量环保高科技被应用到场馆新建、改建过程中,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超过70%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绿色节能措施得到大力推广,49处场馆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
不仅在凤凰山体育公园,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更是集成应用9大项、38小项建筑业新技术,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国内领先的体育娱乐新场景。
东安湖体育公园由“一场三馆”组成,含4万座的大型甲级体育场、1.8万座的特大型甲级体育馆、3000座的甲级游泳跳水馆和小球馆。主体育场首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采用“预制清水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