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这是夏季达沃斯论坛时隔四年后重归线下举办。
本届年会召开之际,全球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长久以来的企业和行业发展模式不仅遭遇了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也在当下瞬息万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经受考验。
“当前,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技术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系统化、结构性变革,不断挑战着传统的发展模式,”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为了驾驭这一转型进程,打造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和更加团结的世界,我们必须发扬企业家精神,增进各方合作,而新领军者年会为促进全球创新、加强全球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平台。”
据悉,本届年会共设有六大核心主题:重启增长、全球背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和材料供应、保护自然和气候、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趋势和部署创新。1500多位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以及创新者和专家学者预计参加本届年会。
时隔四年,重归线下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发挥怎样的影响力?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下,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夏季达沃斯论坛如何继续为中国同世界对话搭建平台?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书面专访。
全球化进程的大势不可逆转《21世纪》:6月27至29日,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将在天津举办。这是三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在亚洲举行线下会议,也是你就任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后的首个夏季达沃斯论坛。你怎么看夏季达沃斯论坛重返中国的意义?
陈黎明:过去几年的地缘政治,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给双边的企业带来许多困难。三年疫情,更是让经济雪上加霜。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的能源价格高企,粮食供应受到挑战。总体来看,全球经济恢复乏力,一些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些国家有出现衰退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还面对着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长期的重大的全球性挑战。要应对这些短期和长期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应对之道。本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将继续秉承中立、公正的立场,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21世纪》:当前,国际政经格局深刻调整,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在你看来,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什么?在世界经济深刻转型之际,夏季达沃斯论坛可以为促进国际合作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黎明:在过去一些年,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的强干预大行其道,去全球化、脱钩的论调不绝于耳,在一些领域、一些国家已经在实施。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脱钩断链、去全球化是不现实的,不利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
经济发展需要合作,这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各国在资源禀赋、熟练技术工人、教育水平、科技发展阶段、竞争力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国际贸易是必需的。只要有国际贸易,就会有资金的往来、人员的往来,就会带来文化上的交流。发达国家需要更大的市场去变现科技创新的巨大投入,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发达国家的科学与技术。
政府可能加速或减缓全球化的进程,但不可能阻止。近期,中美关系现缓和迹象,屡有对话与合作的信号发出,正说明了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
秉持着这样的信仰,世界经济论坛在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前提下,为全球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在重要议题上对话与互动的平台,以建立共识、改善合作。本届年会设有“直面挑战:在脆弱的环境中重启增长”分论坛,探讨政府和私营部门如何利用当前变革和转型带来的机遇,重启全球增长模式。我们期待参会的各界领袖能够在年会上,通过对话与交流,加深相互了解,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谋得解决之道。
激发企业家精神,探寻经济复苏之道《21世纪》: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请你具体阐述一下设定这个主题的深意?围绕这一主题,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将重点设置哪些议题?根据你的了解,今年与会嘉宾对论坛的主要期待是什么?
陈黎明:企业家精神就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它是一种以敏锐的嗅觉不断寻求机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超越的态度。它是一种不畏困难、不惧挑战、不服输的品格。
本届年会的主题定为“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下设六个主题支柱:重启增长,全球背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和材料供应,保护自然和气候,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趋势以及创新部署。贯穿着这些主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新激发企业家精神,目的是探寻经济复苏之道。企业和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创新变革的主力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愈发需要企业家精神,愈发需要树立企业家的信心,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加强对话与合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本届年会将汇集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来自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