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需要看连续几个月的数据“,笔者由此在零度总结中指出“6月份不具备继续加息的条件,除非通胀出人意料地显著抬头向上”。结果公布的5月份CPI是4.1%,核心CPI是5.3%,都比前值下降并符合市场预期,于是美联储借坡下驴,宣布6月份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本轮加息周期叫了第一次暂停。
本次会议最主要看点是美联储发布SEP(经济预测报告),预计美国今年GDP真实增长1.0%,明年1.1%,3月份预测今年只有0.4%;预计今年失业率为4.1%,明年是4.5%,3月份预测今年是4.5%;预计今年通胀PCE指数3.2%,明年2.5%,2025年2.1%,今年核心PCE高于整体PCE达到3.9%,3月份预测今年是3.3%。本次SEP更新给上次预测打了不及格分,因为预期该降的都没降,该升的也没升,结果美联储提高了SEP利率目标到今年底5.6%,明年4.6%,2025年3.4%。这意味着今年年内预计还有50个基点的加息任务。
美国经济扛住了美联储连续500个基点加息子弹依然挺立不倒,令人诧异。
这究竟是经济韧性的成功还是通胀抗战的失败?美联储的下一枪会在7月份打响吗?虽然说鲍叔追杀的是通胀恶龙,但是打工族难得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涨幅会因此陪葬吗?记者提问点阵图显示了媒体子弹的目标方向。
下列文字,省略记者提问,除点评外均为鲍威尔答记者问原话。
货币政策与加息路径
在去年初加息周期开始,美联储就指出货币政策有三个关键要素,加息速度、利率目标和保持限制性政策的时间。15个月前加息速度最关键,我们采取了历史少见的快速加息步伐。到去年12月已经连续四次75个基点加息,我们把加息步伐放缓到50个基点。到今年是连续三次25个基点。随着利率逐步接近目标,放缓加息步伐是合理的,于是我们考虑不再每次会议都加息。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决定今后还需要加息多少来加固货币政策,从而把通胀压低到2%。加息步伐和利率目标是两个政策变量,结合目前利率水平,升高利率目标同时放缓加息步伐也许是合适的。我想强调,本次会议利率决议仅针对目前情况,我们没有讨论或决定下次加息幅度,今后是否采用每两次会议加息一次或者别的加息节奏。7月议息会议是完全开放性的。
利率目标和加息步伐是两回事,SEP利率目标汇总了各位委员预计的利率最终水平,目前利率水平已经接近我们的预计目标,适当放慢加息速度从75基点到50基点到25基点是符合常理的。它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获得更多信息来做出正确决策,让经济有更多时间来调整适应,也给我们更多时间观察银行业动荡的后果。本次“加息跳步”,我不该叫它“跳步”,本次保持利率不变的决策应该是合理的。从上次会议到下次会议,我们将有整整三个月时间获得经济报告,同时观察风险演变和金融信贷情况然后做出决策。
说到货币政策的风险平衡,目前利率已经从0%提高到5%,虽然SEP预测升高目标,但它离足够限制性水平也越来越近了,加息过头和加息不足的风险基本平衡。我本人包括许多同事,依然觉得通胀升高的风险偏大,因此利率终点尚未达到。分析完整通胀数据尤其是核心数据会发现从去年到现在进展很小,整体通胀虽然下降显著,但是美联储看的是核心通胀,因为它能更好指示通胀发展方向。我们希望看到通胀见顶并开始下降的可信迹象。我们理解货币政策有生效时滞,但从金融条件开始收紧至今已经超过一年,之所以暂停加息是因为大部分政策收紧是在去年夏天和下半年,这部分起作用还要些时间。放慢加息步伐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信息,更好判断加息幅度是否足够。
评估货币政策生效时滞是个经济学难题。通常说法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存在较长且不确定的时滞。当今世界金融条件往往先于政策加息就开始收紧。回头来看,美联储先是谈论加息,等我们开始加息的时候,能较好反映货币政策走向的两年期国债交易利率已经从最初20基点升到了200基点。跟曾经新闻靠报纸传播的世界相比,现在收紧速度快多了。但时滞依然存在,对利率敏感类的消费最早受影响,比如房屋和耐用品,更大范围的消费需求和资产价格受影响需要更长时间。政策时滞长短学界并无定论,研究报告莫衷一是,我们也难以做出判断,这也是放慢加息步伐的原因之一。我无法指出某个指标,但如果我们看到通胀真正走平并明显下降就能知道政策起效了。理想状态是我们观察时间长一些能避免加息过头。现在还看不清银行信贷收紧的真正效果,我们在紧密观察,如果发现收紧程度超过正常预期,货币政策决定会把它考虑进去。
我不想对未来数据动向和决策反应做假设性讨论,美联储不会故意惊扰市场和公众,我们只想做出正确的政策决定。7月议息会议是开放性的,我们会看到数据,你们会听到美联储官员评论,然后市场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目前通胀水平高于4.5%,SEP预测年底是3.9%,在半年里这是相当大幅度的回落。我们尽量公开透明货币政策变量机制,所以我说我们决心要压低通胀。
零度点评:在两年前通胀风险暴露之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叙事变换过好几种说法,最初说“通胀是暂时的”,之后说政策措施“宁可冒加息过头的风险”,到现在开始强调“政策加固,放慢步伐”。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