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如何力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佛山这场论坛干货十足
时间:2023-06-1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国家统计局本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但5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

仅仅一天后,一场旨在通过发力现代服务业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学术论坛——“2023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论坛”就在佛山三水举办。本次论坛由广东财经大学主办、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承办,同步组织6个分论坛。

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世界与中国、中国高质量发展与佛山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革与创新、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五大层面,探讨疫情后中国及佛山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业现代化、数字化的现状和未来,以及金融如何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段军山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当下想要加快推进经济复苏与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不可或缺。

“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作为由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政府、三水区政府与广东财经大学共同签署成立的科研机构,正努力打造广东现代服务业领域知名的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政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希望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言献策。”段军山说。

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培育服务消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巨大进步,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已成为继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特别是服务业态依托于数字技术脱离了传统服务业特征,能够实现将无形的服务过程转变为有形且可存储与传播的过程,实现数字经济下服务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长尾效应,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据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导易行健在当天论坛上介绍,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实体经济进行智能化改造,成为多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抓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也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业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居民家庭服务消费支出,对于处在高数字创新要素和高基础设施的地区,以及低金融素养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来说,数字经济促进家庭服务消费的作用更为显著。

基于这一现状,易行健建议,第一,要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培育服务消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优化服务消费市场供给结构,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为促进居民服务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缓解收入与消费不确定性冲击、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扩大社会网络方面的作用。要发展壮大数字职业群体人才队伍,增强居民数字工作竞争力;优化金融保险体系,提高居民利用数字经济增强风险抵御与跨期平滑消费的能力;打造智慧贡献的新型数字社交生活,促进居民维护和扩大社会网络。

第三,拓展数字资源获取渠道,做优做强数字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居民的数字使用能力,增强居民的金融与数字素养,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真正惠及于民。

制造业当家需释放金融力量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开门稳”,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以外贸大省广东为例,受多方因素叠加影响,2023年以来广东省进出口增速大幅波动、贸易顺差同比扩大、美国在贸易伙伴排名继续下滑。

针对这一现状,5月底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在这套组合拳的背后,金融至关重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礼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稳定给涉外金融服务带来新的风险源,要加强金融支持涉外企业力度,助力“广东制造”扬帆出海。

他建议,做实做细广东省重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有效提升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普惠金融水平,丰富金融衍生工具降低广东省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及引导作用,助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同时,持续推进广东省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助力广东省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广交会、“粤贸全球”境外展等重点展会为载体创新金融服务;要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赋能广东省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拓展多元化跨境电商贸易融资方式,加大对海外仓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在省级层面设立“跨境电商+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引导基金。

除了用好金融工具支持“五外联动”外,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欧霞认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还要从资本市场和保险业两端发力。

2021年以来,佛山市积极开展企业培育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