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建档估算出生人口不准确 多位学者建议释放推迟的生育意愿
时间:2023-06-1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婚育话题在近期引发高度关注。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累计为683.3万对,创1986年结婚数据首次发布以来的新低。

结婚人数下降必然影响生育数据,而婚育低迷在近年来已是常态,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长期趋势,也是新冠疫情这一偶发因素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如何看待我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政策端又应如何应对?

中央层面已适时作出部署。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在中国人口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就中财委会议精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人口红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人士认为,生育支持政策应切实赋能家庭,充分释放推迟的生育意愿;人口负增长不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我国依然是人口规模巨大且人力资源总量丰盈的大国,要从健康、教育、科技等维度切入,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此外,,发现各地出生人口数据同比增减并不一致。比如,山东德州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生人数同比下跌,而贵阳常住人口出生人数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同比上升。

产妇建档估算出生人口不准确从2014年到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茅倬彦教授在接受,作为当前婚育主体的“90后”和“00后”成长在更加开放包容的时代。受社会流动加剧、婚育观念变革、非传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一代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单身群体,初婚年龄不断推迟且近年来推迟加速,婚恋意愿持续降低,并且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质。此外,年轻群体面临的高昂婚恋婚育成本也是抑制婚育的重要因素。“买房结婚”已成为城市青年婚恋重要的权重指标,以“天价彩礼”为代表的婚姻成本也对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而在上述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认为,生育与婚姻家庭制度密切相关,家庭制度是保障人类繁衍的基本制度安排,是人类历史上反复尝试、最终形成的生育核心制度。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庭文化优良传统,通过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从而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近期也有传言声称,通过产妇建档情况估算,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恐不足800万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不必轻信这一说法。首先,并非所有的孕妇都会到医院建档;再者,卫健部门没有公开发布产妇建档数据的职责,该流言信源成疑。

一位地方卫健部门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介于多胎妊娠、高危妊娠、胎死腹中等意外情况,即便了解产妇建档情况,以此来推测出生人口数量恐怕有失精准。

该官员介绍称,出生人口一般都要等到孩子出生后,用住院分娩活产数进行统计。在其所在省份,近年来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持续稳定在99.9%以上,同时计生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包括公立和民营在内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因此这样的统计相对准确。住院分娩活产数可以做到按月呈报,也能根据产妇户籍划分各县区的新生儿数量。鉴于一些跨省生育的情况,各地计生办还会进行核对,或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新生儿户籍登记数据做进一步的校准。

目前,已有城市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计生统计数据。如山东德州是通过山东省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计,今年一季度的出生人数为6823,较去年同期下降12.19%。另据媒体报道,贵州贵阳今年1至3月常住人口出生人次为11359人,去年同期则为9420人,同比增长20.58%,。

还有部分城市公布了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数量或出生登记人数。但前述卫健系统官员认为,出生医学证明只是代表孩子在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由于异地生育的情况普遍,这一数据很难反映全貌。而出生登记具有滞后性,用作出生人口的季度统计同样不合适。

释放推迟的生育意愿不过在原新看来,2023年的出生人口确有可能在2022年956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

“因为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份,我国曾经历过一轮新冠疫情大流行,医生往往建议转阴3至6个月后再进行备孕。如此推算,转阴后怀孕妇女的孩子将出生在2024年,因疫情推迟生育而减少的出生人口将体现在2023年。另外,在推迟生育的过程中,有些夫妇也可能就彻底放弃生育,虽然人数可能不会多。一句话,到底2023年能够出生多少人口,只有等到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年度出生人口数量时才能明朗。”原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翠玲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新冠疫情与我国生育率下降长期趋势叠加,进一步压低了我国近年出生人口数量。早在疫情前,育龄妇女规模持续缩减、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低迷、养育成本高昂等多重结构性因素已长期制约我国出生人口增长。而疫情期间,我国28岁以下妇女的生育数量和生育水平降幅均最大,且下降趋势继续保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2021年组织的调查显示,有30%的调查对象因为疫情推迟了2019年的生育计划。

但张翠玲同时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具有显著的突变式下降特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