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2023社会治理与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会议暨第四届镇长论坛在广州启幕,主题为“全芯全域善治善城”。
中央政法委原综治三室主任、原政法研究所所长胡增印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加大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研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具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胡增印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五个强化”。他指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要进一步强化。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实现党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证这样一个“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要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胡增印谈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意识要进一步强化。共同体意识是系统观念,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集中体现。当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重在系统协同,资源整合及党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的协同发力,同向发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他进一步指出,基层社会治理要在“为民宗旨、服务为要”的导向上进一步强化。枫桥经验的价值核心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枫桥经验的价值本质,也是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社会治理根在基层、重在基层,基层治理的任务就是要牢牢把握贯彻和践行一切为了人民这样一个根本宗旨,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
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制度要进一步强化。法治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时代枫桥经验之所以新,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依法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要加强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规则治理的社会,既要坚持以法律规范为遵循,也要发挥社会规范的作用,在加快完善社会规范的同时,我们需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依法治理不是法越多越好、法网越密越好,而是要秩序和活力并重。
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治理要进一步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治理结构和社会治理秩序带来了机遇业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社会应急、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增强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在社会的信息化条件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体在虚、实空间切换,增大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在现代化的场景下,只有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化、智能化才能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益。所以说,基层社会治理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