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作为凝结人心的精神纽带,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优秀的中华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国际交易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准确全面立体的表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怎样的作为?
在“从量到质:深化内涵创造文化产品新价值”圆桌讨论中,六位来自不同文化细分领域的企业家深入探讨了主持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秘书长李嘉珊提出的上述问题。
他们在发言时几乎都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强调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张纪臣:出好书,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纪臣:
第一,文化贸易可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认同。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中国出版集团一直坚持出好书,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现代文明的故事。
中国出版集团是拥有全产业链的文化贸易集团。一方面我们做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同时我们致力于加强交流,承办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文化交流平台。
第二,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贸易,使我们的文化贸易能够走深走实。在数字化浪潮下,2018年我们的出版贸易数字化占比就达到了51.22%。很多文化出版机构的数字收入达到90%以上。首先,我们要通过挖掘转换历史传统文化,中国的就是国际的。同时我们通过新的技术进行赋能。例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就通过新的技术形成新的呈现方式,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都是通过科技、通过技术赋能来展现立体的互动的文化内涵,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通过政策引领来提高文化贸易的产业集中度,提高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很激烈,如何提高竞争力,提高集中度很重要。
万捷: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瑰宝
雅昌文化公司董事长万捷: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总书记到了中国版本馆专门介绍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它由26位雅昌同事和浙大的老师们共同奋斗了13年完成,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过去都是由欧洲、日本制作,今天我们中国企业能够把全世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汇聚在一起,用出版的形式,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瑰宝。
现在我们成了世界艺术印刷天花板,我们是全世界获得艺术印刷获奖最多的企业。我们把老祖宗发明的印刷术跟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完美结合,创造了一个让老祖宗值得骄傲的成绩,这就是总书记说的文化自信。
我大学毕业就来深圳了,把青春都给了深圳。深圳这块土地有改革创新的基因,科技和文化融合的基因。我们不光是把老祖宗发明的印刷术做到了极致,同时建立了最大的中国美术数据库。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财富,中国人要像总书记说的,将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除了创新,还要用世界语言。以客户为核心把我们的产品精神用国际化语言真正让他们接受,真正让他们喜爱。
井水清:推动以文促商与以商养文双向奔赴
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井水清:
6月2日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昨天又聆听了总书记为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发来的贺信,作为一个外宣人,我感到非常受鼓舞,非常受感动。也标志着我们要迎来一个新时代的文化新使命,有很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五洲作为面向国际的文化传播企业,我们在30年的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价值引领是生命线,精品内容是金钥匙,市场欢迎是风向标,既叫好又叫座才是真本领。
第一,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发掘具有文化价值与传播价值的内容,制定精准有效的传播策略。前不久我们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星空看华夏》就是用最新的技术包括现代卫星遥感技术,雷达扫描技术,探源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
第二,坚持艺术表达与面向受众相结合,创作高水平供给、高市场反响的文化精品。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说,一个好的作品不仅看艺术标准和技术标准,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华的认知,对中国的情感认同。《只此青绿》之所以受到认可,是坚定文化自信之作,也是艺术创新的创作。
第三,把握好中国独特性与国际共通性的关系,既要提高文化内涵含金量,也要注意区分受众的接受度。首先要切实认识到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谱写当代篇章,要落实到行动上、融入在产品中,要遴选真正有代表性的中华精神的标识,要解码中华文化的基因。其次,因为文化和地缘关系对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有远有近,有深有浅,我们相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第四,推动以文促商与以商养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