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智长三角(261期)|沪苏浙13地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江苏首推省级层面基层卫生立法
时间:2023-06-0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上周,沪苏浙13地人大签署共建国际开放枢纽协议。同时,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完善立法。

6月1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联席会议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期间,上海闵行区、长宁区、嘉定区、松江区、金山区,江苏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浙江平湖市、南湖区、海盐县、海宁市共13个来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的市、区、县人大签署了《关于建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机制的协议》,并通过了协同协作近期工作要点。

5月31日闭幕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并审议了关于《江苏省家庭农场促进条例(草案)》。在基层卫生立法方面,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为群众健康“守门人”立法;在家庭农场建设方面,江苏将具有地方特色的试点经验和近年来江苏省成功实践上升为法规制度。

在专精特新方面,近年来,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已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战场。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赵聪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持续支持实体和民生保障服务工作,强化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等科创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沪苏浙协同建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6月1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联席会议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会议上,上海闵行区、长宁区、嘉定区、松江区、金山区,江苏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浙江平湖市、南湖区、海盐县、海宁市共13个来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的市、区、县人大签署了《关于建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机制的协议》,并通过了协同协作近期工作要点。

协议将围绕聚焦开放枢纽建设重大事项、区域能级品质内涵拓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协同协作,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实现地区人大工作质效提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云虎强调,要聚焦高质量,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功能特长,细化协同项目,打造同向发力的“助推平台”;要坚持合作共赢,积极探索重大事项协调推动、监督调研协同联动、代表工作协作互动的有效方式,打造相互促进的“协同平台”;要不断完善协同协作机制,打造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区域人大协作提供新鲜经验。

董云虎指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中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建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区域市、区、县人大工作联席会议是沪苏浙人大协同联动助推开放枢纽建设的创新举措,也是长三角基层人大工作加强交流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江苏首推省级层面创制性立法5月31日闭幕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以下简称《卫生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在全国省级层面的创制性专项立法,该条例聚焦和回应基层面临的实际难题,凸显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地方政府优先支持法定责任,为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新的法治保障。

从全国看,省级层面尚无基层卫生立法。《卫生条例》以一系列务实规定凸显“以基层为重点”,主要从规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法定责任入手,在财政、医保、价格、绩效分配等方面明确保障措施。

其中,《卫生条例》列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包括免费向辖区内公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等。这些服务项目应在服务场所公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提供或扣减免费服务项目,不得对规定范围内的免费服务项目收费。

此次会议于5月29日审议了关于《江苏省家庭农场促进条例(草案)》。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法治规范现状,此次立法突出要素保障,力求务实管用。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家庭农场的立法实践还比较匮乏,仅上海出台了全国唯一一部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草案着重强化要素支撑,在资金方面,针对家庭农场融资难融资贵,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性开发和推广相应的流动资金、中长期贷款产品,完善信用建档评级,增加首贷、信用贷;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和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作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商业银行多方位发力专精特新“我们北京分行专精特新企业客户目前有接近700家,其中200多家是新拓展的,由专门的团队进行分层维护,针对不同时期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专属服务,在服务效率和触达性方面有天然优势。”近日,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赵聪博对。

为做好专精特新金融服务,近年来,原银保监会曾在多个文件中要求银行机构通过提升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等方式确保融资支持。随着各家银行机构的持续发力,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已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战场。

赵聪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持续支持实体和民生保障服务工作,强化重点领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