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时间:2023-05-29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政府通过搭建平台、实施资助的方式为产学研融合提供切实的条件、动力与支撑。通过设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平台,破除传统创新模式的沟通壁垒与合作成本,引导各创新主体间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高度汇集与高效流动,为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更多形式的产学研融合培育土壤。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实现形式,能够高效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集成生产、教育、科研等优势资源,协调上、中、下游的创新链关键环节,促进核心、基础、共性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积极性、带动研发生产全流程创新的关键之举,对优化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形式

科技兴则产业兴,在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与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情况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优势,能够合理统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目标,充分整合创新资源,有效推动科技综合实力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了创新链条的优化与畅通,在纵向进一步绑紧基础研究、试验开发、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等各关键环节之间的纽带,显著提升彼此承接、适应与协调的水平;在横向厚植各创新环节基础优势,打破各创新主体独立从事科技研发的“孤岛效应”,促成国家重大战略性科技成果突破,催生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新技术形式。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科研院所的基础知识创新优势以及企业的产业化引导优势,降低技术交流合作成本,提升研发创新整体效能,为基础研究“源头”注入更多“活水”。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十四

五”时期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相关规划深入交织、相互促进,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构建更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式。

首先,在国家战略性科技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独特优势,能够显著优化各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功能,有效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通过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形式推动研发创新,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功能与优势,形成稳定的基础研究链条,持续打牢基础研究根基;有利于发挥创新联合体在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寻求颠覆性技术突破,增强颠覆性技术供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在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对于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质增效、落到实处。通过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上中下游、大中小型企业,构建产业创新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不同类型技术的有效联动和优势互补提供了关键助力,是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最后,在政策体制的引领支撑方面,产学研深度融合高度依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政府推动的成果转让、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相关平台的有效构建。同时,产学研深度融合还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更有效地运用补贴资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创新政策,推动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优化各类资源在创新联合体中的配置和流转。此外,政府引领的开放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联合体的运行环境与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得到了持续的优化与改善,为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向。

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加快推动企业由产学研融合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获取更高水平战略性和市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产业主体、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在科技研发供给与产业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中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充分整合各创新主体资源,构建“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创新联合体运营模式。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合有利于系紧我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