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和扩大需求!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这些措施
时间:2023-05-17 00:00:00来自:其他媒体字号:T  T

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1月至4月份相关数据情况,如1月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2.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投资项目审批情况方面,1月至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个,总投资3784亿元,其中审批43个,核准13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水利等领域。其中,4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980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等行业。

对于制造业PMI回落等业内关心的情况,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一手抓助企纾困一手抓产业发展

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就业回稳向好态势。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四方面着手推动相关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夯实稳就业的经济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制定务实举措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电信、能源等领域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通过这些举措恢复和扩大需求,提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

二是稳定和扩大市场化就业空间。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一手抓助企纾困,落实好延续和优化实施阶段性税费优化政策,更好发挥信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作用,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着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一手抓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三是推动基层就业渠道更加畅通。城镇化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也在拓展就业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用好各类资金补短板,增强县城人口、产业、就业综合承载力。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主导产业,加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营造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持续抓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可以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增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

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份制造业PMI回落到临界点以下。孟玮表示,究其原因,既有前几个月恢复发展所形成的基数效应,也反映出市场需求仍有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制造业PMI分项数据依然有不少亮点。”孟玮介绍,从市场预期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出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保持稳定;从具体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必需消费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子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均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反映这些行业发展预期向好。“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分析PMI指数,进而研判制造业发展态势,提供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

孟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点发力方向。她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

孟玮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我们还将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逐步向好;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需求稳步恢复向好

物价水平走低是阶段性、暂时性的

相关数据显示,4月份物价水平有所走低。孟玮说:“近期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从数据上拉低了国内物价指数。这种运行态势是阶段性、暂时性的。”

孟玮表示,一方面,从物价本身看,部分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回落较多,加之有的行业降价促销,客观上影响了物价涨幅。比如今年因全球需求走弱、美联储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