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驶入快车道沈阳都市圈呼之欲出
时间:2023-05-15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日前,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透露,沈阳都市圈已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后,国内都市圈建设进入了政策与实践相互促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及武汉7个都市圈相继跻身“国家队”。

多名受访专家表示,晋升为国家级都市圈,意味着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更多,政策含金量更有保障,资源会更多地倾斜,从而助推省级战略实施。因此,吸引着郑州、济南、青岛等城市,急切想要成为下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沈阳都市圈获批

沈阳都市圈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和沈抚示范区七市一区共同组成,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万,城镇化率超过75%。

“今年,对于我们沈阳来说,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就是沈阳都市圈的国家批复,是国家的第九个都市圈,也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都市圈。”近日,吕志成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透露了这一消息。

“沈阳都市圈批复下来以后,我们要实现规划的一体化、交通的一体化、产业的一体化、环境治理的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吕志成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公布沈阳都市圈的批复文件。但是根据2022年年初发布的《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沈阳都市圈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和沈抚示范区七市一区共同组成,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万,城镇化率超过75%。

在沈阳都市圈之前,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等7个都市圈规划先后获批。

“与其他都市圈相比较,沈阳都市圈的形成时间较久、工业基础较好、产业基础雄厚、国有企业集中、周边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中城市密集且产业联系度较高,在全国传统制造业领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从当前沈阳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等各方因素来看,沈阳都市圈建设重点方向应该是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并重,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与都市圈内城市互联互通同步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事业在做好城市间分工协作的同时实现均等化。

为何是沈阳?

在东北地区的几个副省级城市当中,沈阳本身具有独特的特点。

从国家规划上看,东北三省共有4座副省级城市,除了沈阳外,还有长春、哈尔滨、大连,为何沈阳会成为东北国家级都市圈的破局者?

“沈阳的区位优势、区域辐射与影响力、历史积淀和人口、产业基础以及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发展关系的紧密程度而言,都是其他三个城市难以比拟的,这也是沈阳都市圈能够在东北区域率先获批的重要原因。”柏文喜表示,在东北振兴中,沈阳都市圈将扮演聚集资源、催动产业升级的增长极与引领示范、先行先试这一角色。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也表示,沈阳都市圈的率先获批将在东北振兴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陈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沈阳都市圈之所以能够率先获批,与沈阳的工业基础和其所在的区域位置是有一定关系的。当前,大的背景是强调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既要有创新型产业,也要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沈阳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结构,沈阳都市圈获批,能够加速周边地区生产资源要素的流动,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促进都市圈内部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在东北地区的几个副省级城市当中,沈阳本身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沈阳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和重镇;其次,沈阳在东北地区相当于一个节点,无论是站在交通还是在产业链条上面,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系列原材料、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也表示,以沈阳市为核心的都市圈能够获批,再加上周边其他几个城市链和重工业产业链,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振兴将起到很好的拉动和带动作用。

“在东北选择沈阳作为都市圈的核心是合适的,在沈阳周边围绕着东北主要工业城市,从沈阳到辽东半岛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大连等港口需要一个沈阳都市圈作为经济腹地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沈阳也因此打通了内海和国际海运通道。从东三省情况看,长春和哈尔滨都没有沈阳这样的优势。”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表示。

事实上,沈阳都市圈的发展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渊源。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沈抚同城建设,比广佛同城化建设样板还早3年,是我国最早提出区域一体化并开展实践的区域之一;2007年,省委、省政府建立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协调机构,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2010年,沈阳经济区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将区域一体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多层次、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