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幸福在哪里?一个社区里的社会观察
时间:2023-05-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如果说手机是最普及的智能终端,社区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

中国有11.7万个居委会,48.9万个村委会,总计60多万个社区。

人在社区中生活。这一事实决定了,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由社区决定。

孩子,老人,邻里;三餐,停车,锻炼,看病,环境卫生……生活是细碎的,幸福或烦恼是具体的。

日前,我到杭州滨江区的缤纷未来社区(下称“缤纷”)调研。调研后想到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幸福生活就在身旁。

走在幸福里

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便利。

买菜、吃饭、看病、配药、看书、遛娃、健身、办证,几分钟内都可实现。很多服务都是24小时的,如24小时书房、24小时云厨房、24小时自助办事、24小时云药房、24小时智慧健身中心。

第二个感受是,服务品质都挺好。

在兼具百姓食堂、深夜食堂、云食堂三种功能的缤纷食堂,居民可以举办宴会,老人餐既有营养又健康,年轻人则可享云端菜谱,下了班到这里自助买好净菜,使用AI烹饪机器人给自己烧饭吃。食堂里还有浙江各地的风味预制菜,加热一下就可享用。

食堂经营是对外招标的,对于每个老年人,滨江区都有一餐5元的补贴。通过社区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80岁以上老人还可获得每年600元的餐卡。

这里有24小时的健康自助中心和自动取药机,有社区卫生中心,老人身体不舒服想看病配药,家门口就能实现。卫生中心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示范基地,有名医专家定期坐诊。还可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让专家在线上面对面会诊,在线复诊。

在孩子方面,缤纷成长驿站(托育中心)提供普惠型的0~3岁托育服务,涵盖全日制托育园、亲子活动、幸福学堂。托幼服务是早上把小朋友送来,三餐都在这里,晚上接走,周一到周五,一个月的价格只有2800元。

驿站还为宝妈们开了食育课等,帮助她们更好地养育子女。驿站外的宝宝停车场,用了很高级的无障碍设施,扶手是防静电的,夏天晒也不烫,据说是按照亚运会的级别来做的。

在缤纷会客厅,拥有社团孵化基地、邻里话坊、未来生活实验室等功能,不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讲座、展览、非遗活动、科技产品体验等活动。我看到一台可以和机器人对垒的乒乓球台,居民和机器人对打有积分,凭积分可以兑换奖品。还有一台心理测试的机器,通过视频操作,可以预判孩子是否有抑郁、自闭等倾向,老师会答疑释惑。缤纷会客厅二楼是约80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不少孩子都在安静地学习。

在缤纷颐养中心,有很多适老化的体检、日间照料和康养设施设备。这里也经常办福禄寿生日会,老人们在一起做排排操、玩游戏、吃蛋糕,其乐融融。

在健身中心,正在办缤纷亲子趣味运动会。家长和孩子们领取家庭挑战卡,到各个迎亚运的趣味游戏点位打卡,共有快乐高尔夫、猴子运西瓜、手忙脚乱、水果大作战、亲子瑜伽等8个亲子游戏,亲子双方合作才能完成。

健身中心设有自由力量区、有氧区、操舞房,瑜伽、舞蹈、动感操等课程同步开放,月卡只需80元。隔壁是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球场四周挂着NBA球队那样的条幅,展示着社区里各支球队的风采。

我看到社区学院开办的国画课、书法课、茶艺课正在招生,面对成人,书法课10节收费100元,每节两小时,茶艺课10节收费200元。

此外还有缤纷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生鲜汇等。整个公共服务空间累计1.17万平方米,沿街部署,高度集成,带给居民缤纷生活。

走在缤纷未来社区,有一种走在幸福里的感觉。

从过去到未来

缤纷未来社区是浙江省2022年首批命名的28个未来社区之一。

什么是未来社区?浙江的定义是——未来社区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平台,是“让老百姓幸福”的新平台。它聚焦于三化(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主要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

浙江正在全域推进未来社区,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

未来社区有多种类型,缤纷属于旧改类项目。多年前这里是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来的5个村走向非农化,集中建设了一大批拆迁安置房,形成星民、七甲闸和水电3个社区,5个小区,共5487套住宅。

在打造未来社区前,这里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多,年轻人多,居民结构多元,居住环境杂乱,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问题突出,邻里关系薄弱,无法为大量涌入的产业人口提供高品质生活环境。

这里的居民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本地原住民,如捕鱼人、菜农,他们最早是围垦造田的建设者,在城市化中有较好安置,一般家庭都能分到几套房子,可以出租;

二是新安江水电站、富春江水电站的建设者,当年为建水库从各地抽调了大批人员,一部分就安置在这里,他们比较习惯事事由单位安排解决的大院文化;

三是物联网企业的科技人,他们工作节奏快、社交需求强,一般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外地人多,对社区公共服务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希望拥有“职住平衡”“宜业宜居宜学”的归属感。

过去,三种人相互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