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个城市均锚定工业、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如何衡量谁才是湖北的“工业第一城”?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喊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制造业当家”等口号,将工业、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向新的高度。
湖北将工业作为发展的根基和支柱。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高地”的目标。省内多地均将工业、制造业作为今年“拼经济”的重点。例如,武汉提出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襄阳提出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宜昌提出规上工业总产值再迈进一个千亿台阶;孝感提出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
目前,湖北各地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已陆续公布,从工业经济各项指标来看,湖北多个城市在今年取得了“开门红”。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湖北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10座城市增速排名依次为黄石(8.5%)、孝感(8.2%)、荆州(7.8%)、十堰(6.8%)、襄阳(6.6%)、黄冈(5.7%)、咸宁(4.9%)、荆门(3.5%)、宜昌(3.0%)、武汉(2.1%)。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部分城市在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下工业经济发展逐步提速。同时,“一主两副”、三个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也成为了湖北城市工业晋级的助推剂。
当多个城市均锚定工业、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如何衡量谁才是湖北的“工业第一城”?
区域协同助推老工业基地晋级从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前十城市的工业数据来看,黄石、孝感、荆州、十堰、襄阳、黄冈、咸宁7座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4.2%的平均增速。
黄石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0座城市中实现领跑,为8.5%,主要原因在于工业新动能和重大项目增长点两方面的拉动。具体来看,在产业转型下,黄石先进制造业逐步释放增长潜力,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一季度,黄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同时,弘盛铜业、闻泰科技、华新机制砂等重大项目增长点发力较好,一季度分别新增产值37.74亿元、10.83亿元、4亿元。
从重点产业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黄石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下催生的新产业,在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值得一提的是,黄石电子信息产业自从十多年前从无到有,在近几年进一步提速发展,2017以来多年产值增速在60%以上,2022年增速达到103%,黄石正在进击长江中游的“电子新城”。
紧随其后的孝感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在制造强市的目标下,孝感今年提出实施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锚定了提升工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目标。这事实上是针对孝感过去工业发展质效不高、产业偏传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瓶颈等突出问题提出的具体举措。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确立方向后的孝感今年工业实现了“开门红”,共有75个重点工业项目落户,总投资140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增速超越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中,襄阳工业经济体量最大,在较高的基数下依然取得了较好的增速成绩。具体来看,作为襄阳第一支柱产业,襄阳汽车产业增速出现回落。一季度,襄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但在产业转型的加速下,襄阳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
观察发现,10座城市中武汉、襄阳、荆门、黄石等市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均有突出表现,增速快于规上工业整体增速。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这与这些城市工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有关。湖北的武汉、襄阳、宜昌、荆州、十堰、荆门、黄石等市,均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在近年国家统筹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下,多个城市均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情况中能够看出,部分城市已经逐步找准转型升级的节奏,释放出工业增长新动能。
此外,从上述城市今年一季度工业技改的情况中也能看出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例如,武汉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1%,占工业投资比重51.6%。宜昌一季度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96个,完成投资总额居全省第二。荆州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荆门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7%,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5.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黄石、襄阳工业比重超过45%评估一座城市工业实力一般采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两个指标,而工业增加值更能体现工业对于经济的真正贡献。从湖北各市的统计口径来看,公布近年工业增加值的城市不多,但从第二产值增加值来看,2022年GDP前十城市排名依次为武汉、襄阳、宜昌、孝感、荆州、黄石、黄冈、十堰、荆门、咸宁。除孝感和黄石在二产增加值上赶超了经济体量更大的城市外,排名表现基本与GDP一致。
在全省“一主两副”的发展格局下,龙头城市武汉和两个省域副中心襄阳、宜昌在工业、制造业上最为突出。
自2012年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后,武汉工业逐步迈向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