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当中国总人口从1949年的5.4亿,一路增长至2021年的近14.13亿见顶,无论到世纪中叶、世纪末,会否如联合国预测的那样跌穿13亿、乃至8亿,「人」,都势是东方巨龙面临的最不确定、最重大的长期挑战。
对此,最高层最新定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著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
*「区域分化」位列三大特徵之一*
继年初国统局揭盅,全国总人口录61年来首降后,联合国上月中再宣布,中国「人口最多」之国地位遭印度取而代之--「五一」人头涌涌盛景背后,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负增+老龄」双重危机?
周末召开的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会议直指,当前中国人口发展呈现三大特徵,包括:一,少子化;二,老龄化;三,区域人口增减分化。
相比人人耳熟能详的「少子化」、「老龄化」,今次提及的「区域人口增减分化」,随时成为未来各省经济实力、地方财政、楼价升跌的关键。数据显示,去年有17省份录常住人口正增长,其中浙江以37万增量居首,无独有偶,其省会杭州去年以99.29%的财政自?率称冠全国;而在常住人口降幅第一(-5.75%)的黑龙江,其省会哈尔滨的去年财政自?率仅24.61%。
*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
「人口发展新常态」大势难逆,从财经委「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口径可见一斑,未来政策重心,必定是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美国智库CSET(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曾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将培养7.7万名STEM博士毕业生,远超美国的4万名。但另一边厢,中国权威教育官员近日直指,「中国理科课程落后世界70年」,而内地16至24岁年轻人失业率更高逾18%。
为此,财经委提出两个「加快」: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值得留意的是,拥有近亿人口、却没有一所「985大学」的大省河南,近日宣布投资高达960亿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吸引知名大学进驻。工信部就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而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中国2021年底工业机器人装机量雄踞全球近30%,远超日本的12%、美国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