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都回来了,运气不好的话在商贸城可能半小时都打不上车。”在从义乌国际商贸城去义乌高铁站的路上,出租车司机马师傅边张望拥挤的车道边向记者说道。2023年春节后,随着中东、非洲采购商陆续回来,义乌国际商贸城又重新忙碌起来。
作为金华外贸出口的核心地区,随着义乌商贸城热闹的回归,今年一季度金华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金华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08.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出口1464.6亿元,增长8.2%;进口243.6亿元,增长34.8%。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省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不再是金华占比最大的出口品类,光伏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一季度金华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34.3%。
近期,记者相继走访了义乌国际商贸城以及金华光伏、五金行业的多家企业,探寻金华外贸稳中求进背后的支撑因素。在走访中,所有外贸人的共识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强的低端产业将遭到淘汰,顺应创新趋势的产业才能找到新增量。
金华外贸结构性转变背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提速,一方面,政府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光伏企业积极准备扩产,2022年义乌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全球份额将近两成;另一方面,五金、服装等传统领域的外贸企业,也积极通过搭建行业垂直型跨境B2B平台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跨境电商,以期在迈入存量时代、产能重构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增量。
打造光伏新引擎4月27日下午,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一楼中庭正在举办一场新能源车展,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二楼的新能源汽车展示区是最近刚开放的,这次的车展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气。”商贸城讲解员向记者介绍,随着光伏新能源产业的愈发火热,今年3月义乌商贸城开创了国内首个专业的新能源市场,目前已有260多户经营户入驻。
嗅觉较为敏锐的商家早在五六年前就已抢占赛道。2008年入驻商贸城的新源照明是经营年头较长的一家代表企业,位于二楼拐角处的店铺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到太阳能桌子、太阳能路灯,小到太阳能音响、太阳能野营灯等,商品种类丰富。
“我们在2017年左右就开始做一些小的新能源应用产品了,那个时候做得比较多的就是路灯。”新源照明负责人陈方顺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季度整体对外销售额相对去年的话,差不多上涨20%多。”
如今在商贸城,像陈方顺一样的新能源商户越来越多,汇聚了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大类的万余款单品,市场主要辐射中东、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地。
义乌市场形态的变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也折射出这里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
我国光伏出口近几年连续高增长,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义乌也是瞄准了这一领域,希望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基础上,打造光伏新引擎。
“2017年左右,光伏因为受政策影响,还处于产业发展的低谷期。但当时碰上爱旭新能源来义乌投资的契机,我们就顺势开始了光伏产业的布局。”义乌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爱旭落户义乌后,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光伏企业落户义乌。去年义乌整个光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900亿元,今年会朝1000亿元的目标努力。”
据介绍,义乌已聚集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爱旭等老牌光伏企业,并向外辐射至邻近的浦江县等地,形成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在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义乌的光伏企业以出口为主。以晶澳科技为例,从出货量来看,2022年晶澳科技组件出货39.75GW,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我们的产品这么多年一直是六成在海外,四成在国内。实际上,像我们还有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爱旭这些老牌企业在欧洲的品牌认可度是很高的。”晶澳科技义乌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产能扩张来看,今年晶澳科技义乌基地将开始布局TOPCon光伏电池领域,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组件的市场竞争力。
晶澳科技义乌基地只是义乌发力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2022年,我市光伏产业规上产值935.1亿元,约占全省光伏产值的30%。截止到现在,我们大致上协议签约的电池片产能达83GW。组件方面,如果近期两个项目顺利签约的话,能达到100GW的产能。我们下一步计划是围绕光伏产业链配套,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现有配套企业为基础,紧盯光伏辅材、光伏逆变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引进更多相关优质企业,在义乌打造健康、稳定的光伏产业生态系统。”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招商负责人表示。
上述晶澳科技义乌基地相关负责人则认为,招引方向上的转变,对于当地企业的发展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光伏制造企业的过度聚集会给城市的运输物流、能源、电力供应等带来很大压力,而且从长期发展看,多多招引辅材类企业,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有助于电池组件类企业的发展。于整个产业而言,也有利于合理扩大产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贸易买卖全球义乌光伏产业的发展,是近年来金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