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征兆的大雨,没有浇灭食客吃烧烤的热情。晚上9点多,还有五六十人排队,队伍最前面是两扇安检门,周围有保安和社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入口处的招牌上有“牧羊村烧烤”五个大字。告示牌上写着“到10点只出不进”。这是4月25日晚,淄博牧羊村烧烤总店外的场景。
很多淄博人都提到,这么多人来吃烧烤,已吃的不是烧烤本身,而是氛围。对本地人来说,想吃烧烤就随便找一家店,味道都差不多。“每桌人说话声音都很大,特别是喝了酒,再加上有各地的网红、送特产的更热闹。”一名网约车司机这样形容。
两个月过去,淄博烧烤的热度依旧不减,淄博烧烤协会会长陈强曾表示,淄博市政府在“举全市之力”,服务更多的游客,做了电子烧烤地图、开通烧烤专线、稳定物价,在牧羊村总店和八大局等人流较多的地方,每个路口都有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大量巡逻的保安。
4月26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称,“五一”期间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预计部分重点路段、网红打卡点将会出现交通阻塞、停车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体验效果,建议游客错峰出游。
就如陈强所说,淄博市希望能让火的程度再持续一阵,或者在一定时期内缓慢平稳下来。“不要发生因为某一个事件出现断崖式下跌,那就太可怕了。”
一串烧烤带火一座城。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淄博站累计发送旅客240252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8.5万人次、增幅55%。而据5月3日携程数据,“五一”期间淄博市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0倍,跻身山东省内酒店预订热门城市前五。
持续爆红
晚上10点,距牧羊村烧烤总店2公里外的另一条街上,有4家烧烤店,挨家问过去,都要排队,或者肉已卖完。即便如此,到晚上12点,还不时有人来问是否营业。郭奔是其中一家烧烤店的老板,他的手机最近都开着飞行模式,不然“一分钟能打进三四个电话”,有天凌晨2点,有电话打来,问还能不能吃烧烤。
他的女儿郭芙平时有工作,下班后再到店里帮忙。她清楚地记得,3月的第一个周末,人突然多了起来,“就像过年似的,超级忙”。那时来的很多是潍坊和济南的学生,“维持了10多天,全是大学生”。学生的推广,被视作此次淄博烧烤走红的开端。
在热门的烧烤店和市场附近,随处可见举着手机直播的主播。下午,牧羊村烧烤总店前的路上,有10多个拿着支架做直播的主播。在食客中送饮料、特产的人,则是借机推广自己的产品,现场拍摄广告。有的人穿着印有“进淄赶烤”的T恤,路边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附近的商家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展现淄博人的好客,在门前摆上免费茶水。
有游客只是路过,两名从河北出发旅游的学生,在南京待了很久,空余两天,决定到淄博吃烧烤,第二天就走。有人专程前来,一位从四川来的游客,前后买了3次机票才如愿来到淄博。
住宿一房难求,有自驾游客人晚上到的找不到空房,就在车中过夜。一名酒店工作人员表示,大约1个月前开始房源紧张。上述《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酒店房间已基本售罄,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订单量是2019年的800%。”陈强说。
等收拾妥当打烊,已将近夜里12点,这时郭奔已经小睡过一会儿。自3月火起来后,几乎每天如此,夜里12点回家,早上六七点钟起床,8点钟到店开始准备一天的营业,接收市场送来的肉、菜,然后洗菜、切菜、穿串。
郭奔的店不大,有22张台,原有员工七八人,如今招人后有10多人,还有很多工作要自己做。积累的疲惫让他站在烧烤台前来回摇晃,打瞌睡,他说自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更火的牧羊村烧烤店,已有撑不住的时候,此前挂出全体员工休息3天的公告,“保命要紧”。
另一家老字号吴氏烧烤,门前放着淄博烧烤爆火后的3张公告,反映着其接客心态的变化。先是热情欢迎,一张公告上写着,鉴于很多朋友在非营业时间而来,决定在非营业时间开放,可以在店内休息并有免费饮料。接着是力不从心,再一张公告表示,因备货不足,接待能力有限,请客人另寻他店。最后则是疲惫,原本中午、晚上营业,改成了中午歇业备货,晚上营业。
中午11点,吴氏烧烤大门紧闭,门后堆放着小马扎。有济南的游客自驾来,拍了一张照片走了。绕至后厨,员工们正在准备食材,洗葱、穿肉。
最紧缺的是穿串工人,郭奔的店原来有两个阿姨穿串,最近招了一个新手。每天串数的多少,决定了接待客人的上限。一天大约五六千串。不过郭芙说,“五一”后穿串的阿姨们就要辞职,“太累了”。
针对短缺的烧烤师,陈强曾表示,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先从退伍军人这一群体培训一批初级烧烤师,让他们充实到这个队伍里边去。等时机成熟时,再举行高级培训班,通过专家或老师傅的讲解培训,提升现有烧烤师们的水平。
作为淄博烧烤必备的小饼和葱,需求量也暴增,郭奔的店一天消耗五六百包小饼和50斤葱,相比从前几乎翻了1倍。做小饼的厂商也开足马力,但仍无法满足所有烧烤店的需求,“会欠几千袋生产不出来”。牵一发则动全身,有一次生产商的机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