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中国经济增速能够保持在5%以上 四方面红利待释放
时间:2023-05-06 00:00:00来自:财经网字号:T  T

5月6日,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会上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前景是光明的,只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红利、人才创新和资本市场红利,以及开放红利,中国经济增速将能够保持在5%以上。

具体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将释放改革红利。黄奇帆指出,内需不足是表观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中高端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供给抑制政策,使得有支付能力的庞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释放。要通过有效扩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逐步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更多就业,进而增加其他人群的收入,推动经济大循环逐步进入供需动态适配的新水平。

他举例称,中国汽车年销量超过五年徘徊在2700万辆上下,但千人保有量只有200多辆,背后存在限行、限牌、限购措施和停车楼、路网建设滞后,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此外,如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教育服务以及低空航空、船艇、赛车、赛马等消费需求,应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释放有效需求,以新的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到市场红利,黄奇帆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将在劳动力红利之后迎来新的红利,即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一般来说,一旦达到充分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30-40%左右,以价格优势打败竞争对手。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将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也是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底气所在。

以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加上全产业链制造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只要有一点创新创意,就可以形成新的产业蓝海,反过来为技术应用、技术集成、技术迭代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便是中国经济拥有的巨大的人才和创新优势。黄奇帆直言,同时以资本市场改革贯通创新全链条,打通科技-金融-产业的高水平闭环。“当前注册制已经实施,但仍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的改革,如健全退市制度和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他还提出,推动RCEP落地实施,释放新的开放红利。一是货物贸易规则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服务贸易准入门槛降低,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三是原产地累积规则的深入应用,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增益;四是有利于高质量引进来,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五是有利于高质量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奇帆(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未来可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圆桌论坛。4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了深入分析,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深入学习二十大和政治局会议精神,对中国经济我是充满信心的。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有四个方面的红利有待释放。

一、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释放改革红利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高收入群体。目前我国家庭年收入10-50万的中等收入人口超过4亿人,高收入群体也有很大规模。这些中高收入群体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对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升级上。就是过去几年的疫情期间,因为出不去了,旅游、留学、购物的消费大都留在了国内,进口的高端品牌总量不降反增。根据贝恩统计,2020年全球个人高端消费品市场缩水23%至2170亿欧元,是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市场萎缩情况。但是,同期中国境内个人高端消费品市场却呈现逆势增长。2020年,中国境内个人高端消费品市场规模达到3460亿元,较上年同比大幅增长47.9%。而且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中国元素正成为国际品牌制定营销和设计战略的主要考虑。所谓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重点是这部分人群。

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长期受总需求不足问题困扰,内需不足是表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在中高端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许多供给抑制政策,导致供给能力增长受限,进而使得本就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庞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释放。要通过有效扩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逐步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更多就业,进而增加其他人群的收入,推动经济大循环逐步进入供需动态适配的新水平。这也正是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比如,我国汽车年销量已经超过五年徘徊在2700万辆上下了,虽说市场规模已经稳居全球第一,但千人保有量只有200多辆,在全球同类收入水平国家中基本处于垫底位置。这背后是存在大量的限行、限牌、限购措施和停车楼、路网建设滞后,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理顺了这两方面,可以有效刺激汽车消费。根据目前我国增速,未来十年千人汽车保有量完全有潜力达到400辆以上,年销量完全有潜力新增1000万辆,达到3700万辆以上。类似这样的行业和领域还有很多,比如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教育服务以及低空航空、船艇、赛车、赛马等各类消费需求,等等。而这些领域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供给抑制政策,应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释放这些有效需求,以新的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