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27日专讯》渣打银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路径》专题报告,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建筑、道路交通和制造业三个能源消耗关键行业的脱碳进展,并从政策和金融角度为这三个行业的脱碳路径提出建议。《报告》预计,大湾区需要额外1.84万亿美元的投资,以在2060年或更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报告估算,若中国维持「十三五」时期所订立降减低炭强度的目标,大湾区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但至2060年时仍将有3.55亿公吨二氧化碳尚待中和。长远来看,以上三个主要耗能行业的电气化,以及洁净能源的供应,将提供最大的减排潜力。中期来说,制造业和建筑领域透过提升能源效益和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道路交通实施结构性转型,将是脱碳进程的首要因素。
*可循六方面释放金融业在低碳转型潜力*
报告建议,大湾区可以发挥其连通内外市场的独特优势,释放金融业在推动区内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潜力,包括:(一)建立大湾区专注于脱碳金融的跨区域机构协调机制;(二)促进内地、香港和国际之间共通绿色分类目录、转型金融分类目录和信息披露标准的互认;(三)鼓励大湾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净零目标;(四)促进区域碳市场发展;(五)开发关键行业的金融解决方案;及(六)开发与转型相关的金融工具以扩大融资规模。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表示,该行会继续与各方携手,共同将大湾区打造成汇聚创新可持续金融工具、对接国际可持续融资标准、调动全球绿色和转型投资的先行者和示范区,并由此加速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低碳转型,使大湾区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引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