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多中国:从今天起,继续乐观,十大理由
我们在去年市场最悲观时提出《从今天起,开始乐观》《是该全力拼经济了》《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在底部战略看多中国经济。
对于近期的复苏还是通缩之辩,我们明确提出当前是经济复苏初期,不是通缩。
对今年经济形势,有五大判断:中国经济复苏重新引领全球,房地产小阳春首次见证分化式复苏,股市结构性牛市可期,货币政策数量宽松,美联储加息强弩之末未来转向降息预期。
站在当下的时点,与“通缩”观点不同,我们看多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从今天起,继续乐观,十大理由:
第一大乐观理由,一季度中国GDP实际同比增长4.5%,超市场预期,开门红。
我们预测,如果全力拼经济,巩固经济复苏态势,二季度GDP同比有望达8%以上,全年GDP同比约为6%。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纵观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经济从滞胀走向浅衰退,欧洲经济从衰退走向深度衰退,中国经济从筑底走向弱复苏。
第二大乐观理由,中国经济处于复苏轨道,经济先行指标率先改善,社融信贷超预期扩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3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长1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8%,较上月延续增加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同比多增7600亿元;M2、M1同比分别为12.7%和5.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
第三大乐观理由,PMI连续三月景气扩张,站上荣枯线,制造业改善,服务业进入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持续高景气。3月制造业PMI为51.9%,比2月下滑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2月上升1.3个百分点;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6%,较2月上升5.4个百分点。
第四大乐观理由,房地产“小阳春”,首次见证分化式复苏。3月房地产销售同环比均改善,开发资金来源、投资的竣工环节也明显改善。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5%和6.3%,分别较1-2月降幅收窄0.2和6.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2%,较1-2月下降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2.8%,较1-2月上升17.9个百分点;“保交楼”政策推动下,竣工同比高增,3月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9.0%、-34.2%和32.0%,分别较1-2月下降19.7、29.9和上升24.0个百分点。
第五大乐观理由,基建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延续高增。3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其中,新基建相关电气机械(包含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5G等)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为长51.5%、12.1%和15.6%。
第六大乐观理由,出口高增,除了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之外,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多增相关,同时供应链优势明显,新能源出口大增。同时,欧美衰退背景下,仍需警惕出口下行压力。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分商品看,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高增;订单集中释放带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增。分经济体看,对东盟、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出口高增,“一带一路”红利显现。但美国制造业PMI(46.3%)、欧元区制造业PMI(47.3%)景气收缩,韩国出口(-13.6%)和越南出口(-13.2%)持续下滑背景下,中国出口压力仍在。而且从出口交货值看,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5.4%,较1-2月下滑0.5个百分点。
第七大乐观理由,消费复苏,线下场景快速恢复。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恢复较快,同时两年复合增长3.3%,较1-2月回落1.8个百分点;环比0.2%,低于过去5年同期环比均值0.7%。聚集类、接触类消费较快增长,但耐用品消费、地产后周期品类消费恢复势头尚不稳固。消费受制于预期、就业和收入,需重点关注16-24岁群体失业率。
第八大乐观理由,政策友好,各方表态提振民营经济信心。4月7日,国常会提出稳外贸、稳就业、稳预期,精准把脉中国经济。近期一系列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政策出台,否定此前社会上的不正确议论。房地产调控继续松绑,各地取消限购限贷限售政策。央行超量续作MLF,维持货币宽松,投放基础货币。
第九大乐观理由,美联储加息强弩之末,未来转向降息预期。随着美国经济转入衰退、银行业危机以及未来通胀放缓,美联储内部对加息进程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未来加息暂停的呼声渐起,不排除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转向降息。
第十大乐观理由,股市结构性牛市可期。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货币政策数量宽松,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国家全面推行注册制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股市结构性牛市可期。
在看多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建议保持理性乐观,关注就业和物价数据不景气,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仍需全力以赴拼经济,才能避免“通缩”。
总体失业率下降,重点关注16-24岁青年就业。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5%,较上月减少0.3和0.2个百分点;16-24岁失业率为19.6%,较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