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厚积薄发的原始创新(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时间:2023-04-11 00:00:00来自:人民日报字号:T  T

人物小传

李杰:1957年生于河南开封,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科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他和学生提出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他和团队创立的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成为国际同行广泛认可的“RDA方法”。

春天来了,每到黄昏时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杰,常常会和学生一起在校园操场散步。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神情平和而严肃的他,让很多同济师生心怀敬意、心底安宁……

这两年,李杰的工作日程里多了一些项目:为全校师生开讲“党史中的科学精神”,为全校研究生导师讲扶持学生的为师之道,与人文学科老师交流美育对工科人才创新培养的作用……对于科教报国、原始创新,对于学生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平时低调谦和、埋头做学问的他,有着当仁不让的使命感、紧迫感!

“科学领域的根本创新,来源于一群人的长期坚守”

在土木工程界,李杰的名字和“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与“递推分解理论”联系在一起。这两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高层建筑地震倒塌、跨海大桥风毁以及城市大型生命线工程建设等问题。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原本喜欢物理的李杰选择土木工程的初心,是想将河南乡村满眼草顶土墙的简陋房屋,“都设计建造成砖房”。从大学到研究生的10年学业则让他意识到自己对于工程理论与学术探究的兴趣。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后,他放弃更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回归校园做“书生”。

在土木工程领域,地震、风灾等引起的结构损坏、倒塌事件,都与随机动力系统分析相关,但经典理论难以解决复杂结构在各种不确定灾害下的灾变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初,李杰便开始这一研究,经过10余年探索,他提出了“基于物理研究随机系统”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结构可靠性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

他的理论成果直接支撑起一系列重大工程:我国容积最大的1.2万立方米特大型混凝土消化池抗震设计、华东500千瓦骨干电网高压输电塔抗风可靠性设计、总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抗震可靠性分析……这一理论还被多个国家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乃至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引用及应用。

遇上地震等灾难,如何避免水、电、煤气、交通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受到重创?李杰和他的团队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些问题。他们很快发现,随着系统复杂性增加,可靠性分析问题的复杂程度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李杰由此提出“基于结构函数递推分解”的技术思路,为我国特大型城市、上千个节点的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的抗震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精确、高效的技术工具。“科学领域的根本创新,来源于一群人的长期坚守,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李杰说。

理论进步带来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李杰带领课题组应用相关技术,完成了都江堰、绵竹等6个受灾城市供水网络系统的应急恢复和灾后系统改造,为灾区节省了大量工程投资。担任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的李杰,还与上海市相关部门合作,将地震、火灾、风灾、洪涝等城市面临的多种灾害数据放进计算机里,进行模拟和情景仿真,初步建成上海市多种灾害风险预警与管理系统。

“为师之道,第一条就是爱学生、了解学生”

“同济有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传统。”从获得国际荣誉到当选院士,李杰总是一再说,“荣誉属于学术梯队”。

“当年师从朱伯龙先生,每次学术讨论,朱先生都要问我‘有没有新想法’,我从事研究后第一个念头就想‘这是不是新的’,不仅要新而且要有用。”李杰说。

“跟着丁得忠先生,我学到了‘认真’。”“跟着沈祖炎先生,我学到了‘大度’。他告诉我,荣誉只是事业的副产品,要抓住主要。”如今66岁的李杰,说起老师们的影响,显得谦虚而恭谨。

李杰办公室中有个书柜,里面整齐叠放着一个个文件盒,这是他为所有博士和优秀硕士建立的学术档案。里面有他修改过的学生毕业论文手稿,还有记录每次与学生探讨学术问题的手写纪要。随手翻出一个学生当年的作业,李杰都记得很清楚:“他很聪明,读书时需要催促他专心研究,毕业后也经常督促他发表成果……”

相守大半生的夫人说他对学生完全是“护犊子”。一名博士生公派出国期间,李杰每周一次打越洋电话与他交流,从不爽约。某次双方因学术问题争论起来,“吵”了一个多小时,李杰气得摔了电话……稍作冷静后,再打电话过去苦口婆心与他沟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学生的个性,“他生气时批评学生几句,如果我跟着附和,他就马上反驳,只要是他的学生,就都是好的。”李杰夫人说。

他的助手初当博导时,李杰专门与他谈心:“为师之道,第一条就是爱学生、了解学生,用心对待他们”。

在李杰看来,师生是一种缘分。老师和学生,就如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要一起研究工作,恰如老兵之于新兵,“自己要先蹲下身子,扶起学生,一步步把他放到肩上,之后再帮助他站起来,推上山峰。”李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