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强化科技创新优势相互"走亲戚"考察学习 长三角合力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时间:2023-03-27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之际,长三角地区——这片被称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已加速迈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3月16日至18日期间,由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领的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省学习考察。据报道,在考察期间,三省一市共商合作发展大计,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在这场备受外界关注的“走亲戚”中,科技创新成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主政者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陈吉宁在安徽省考察期间就强调,长三角地区要“在科技攻关上注重强强联合,结成更为紧密的创新共同体;在产业发展上加强优势互补,全力提升产业整体效能”。

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共创优势”等描述也频繁出现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主政者的发言表述中。在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全国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正携手强化科技创新优势,加速“强链、延链、补链”,以此合力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接下来,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经济带,要形成科技创新发展的共同体,形成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分析认为,这对发展壮大长江经济带的新动能,培育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乃至高质量增长带,都很有现实和重大意义。

协力攻坚“卡脖子”技术

在广袤的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正坚定踏上科技创新引领之路。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乘坐过的全地面起重机,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关键指标已达全球第一,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有力补上了‘中国制造没有芯’的短板。”

“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的殷殷嘱托,始终心怀产业报国志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单增海表示。

“窥一斑而知全豹。”不只是徐工等企业,在广袤的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也正坚定踏上科技创新引领之路。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长三角地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大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

以徐工总部所在地的江苏省徐州市为例,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加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打造科创平台建设新高地。”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近日也公开表示,合肥市将牢牢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广泛链接高端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服务保障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建设。

“携手打造G60科创走廊、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标准建设科大硅谷,联手开展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协同攻关,促进应用场景创新在更多城市落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罗云峰表示。

全力“强链、延链、补链”

长三角地区正全力“强链、延链、补链”,合力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高地。

《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在加速科技创新步伐的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正全力“强链、延链、补链”,合力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高地。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企业创新、用户认可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快速发展,并正向着‘电动+智能+生态’更高阶的智能网联汽车新时代‘全速前进’,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竞争的高地。”零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束科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懿艳表示。

以零束科技所在的上海市为例,据上海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2022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9万辆,约占全国的14%。而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上海市汽车产业将力争实现制造和服务“两个万亿元”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在“双碳”战略加速落地、全球汽车行业大力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赛道正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其中,合肥市和常州市等长三角地区城市更是“异军突起”,并确立了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标。

“当前,新能源已成为长周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