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侠说》香港工商界北上发展近半个世纪,邻近的广东省是更主要加工出口的合作夥伴,因此粤港之间既有地利,亦有机遇。除有海陆空交通便利往来,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亦无太大差异,两地通婚更是频繁。在过去3年疫情期间,仍有不少本港市民愿意接受颇长的隔离期也回到广东省内探亲和经商,可见粤港之间的关系比我国任何一个省市更紧密和重要。
本周,广东省公布的进出口数据,1月份和2月份的总值分别是5877.4亿人民币和4995.4亿人民币。进口方面以珠宝类同比升幅最大达76%,原油和乳品都超过10%;出口方面太阳能电池同比升幅最大达93.7%;其他如蔬菜和乾鲜瓜果也接近50%。由此可见复常后的经济活动再次动起来。
自全面通关后,粤港的旅客和经贸往来已逐渐回复正常。本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23次会议在香港举行,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分别率领代表团出席。会议以「深化粤港各领域务实高效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李家超在开场发言中表示:「2023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4周年,也是疫情后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之年。我们现在要争分夺秒,按二十大和两会精神,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这需要粤港携手合作,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新高峰,共同为国家和湾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会后双方共同签署5份合作协议,涵盖创新及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和医疗卫生。
笔者比较重视粤港之间在区域发展、教育、文化和青年发展方面的合作方向,而在粤港两地未来合作中也有提及这些范畴:1)北部都会区发展:成立「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2)教育:探索推进粤港高等专科学历互认、职训局在深圳设立首个内地运作中心、重启香港教师赴内地交流协作计划、开展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内地考察。3)文化:支持香港在2024年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支持本地电视台与内地及亚洲团队联合制作综艺电视节目、鼓励广东省同业参与在香港举行的创意产业展览及交流活动。4)青年发展:有序重启「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继续透过「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等支援有意创业的香港青年、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的筹备工作、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改为恒常措施,新一轮的计划已于本月初开始接受雇主申请。
粤港双方积极为促进大湾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要素的流通进行磋商,将大湾区打造为吸引和凝聚世界尖端科技人才的一流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