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3年2月25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乡村振兴,锚定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行动,高水平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新提质乡村数字经济,优化提升乡村营商环境,升级提能乡村“地瓜经济”,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有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持续擦亮“三农”工作金名片,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三农”力量。
(二)主要目标。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4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9以内,全省农民与山区26县农民收入比值缩小到1.26,全省农民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比值缩小到1.95。
二、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加快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
(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2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4亿斤以上。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持稻谷最低收购价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全省域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积极探索种植收入保险。建立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实施粮食产业“五优联动”行动,建设一批高标准综合性粮食物资储备库和区域性粮食应急保障设施。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健全粮食应急保供体系,粮食应急加工能力达到2.64万吨/日以上,应急供应网点达到2140个以上。坚持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沃土固基工程,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先进后出”机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田长制”+“耕地智保”成果,实现耕地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修编全省农田建设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加快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开展陡坡农用地(非林地)与平原林地置换,实施“百大精品”造地工程。大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50万亩,更新改造灌溉设施1500座,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00座,整治病险山塘水库450座,加强连接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地头渠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大食物供给体系。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深入实施“十业万亿”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种养和林下产品采集初加工,发展“千村万元”林下经济6万亩,认定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新种和改造油茶面积33万亩。实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65万头以上,支持家禽、湖羊、牛等产业发展。稳定保障性蔬菜基地面积,蔬菜产量保持在1900万吨左右。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行动,建设深远海抗风浪深水网箱和智能化养殖平台50个、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10万空方。做优做强茶叶、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健全“菜篮子”主要产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
(五)强化农业科技和机械装备支撑。制定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实施“尖兵”“领雁”和“三农九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等项目。推进种业革命,持续稳定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完成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省市县联动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人次以上。提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支持建设省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打造“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0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50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5个。支持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建设。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加快建设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
(六)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百千”工程。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非实体性机构)、智慧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百千”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提能。制定千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