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释放 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 打好四套组合拳稳增长强信心
时间:2023-03-1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一个多小时的问答中,李强集中回答了10位记者关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乡村振兴、政府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李强用八个字来概括:长风破浪,未来可期。他表示,今年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具体要打好几套组合拳:一是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二是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三是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

多位专家分析,四套组合拳非常系统和深刻地对下一阶段的具体政策出台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今年宏观政策将加大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把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能。同时要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的风险。

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倍加努力

李强在谈到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和工作时表示,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对今后五年和更长时间的发展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新一届政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李强说。

对具体工作,李强表示,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是要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李强表示,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确定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0万亿元,基数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战不少,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李强表示,稳,重点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进,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步。具体来讲,要特别做好几件事,或者说要打好这么几套组合拳:一是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二是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三是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处于疫情冲击后的修复期,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三重压力,特别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全球通胀处于高位,各国央行持续加息等因素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为此,要实现今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需要宏观政策加大调控力度,打好组合拳。

宏观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扩大需求的组合拳则意味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王青表示,今年全球经济放缓,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显著弱化,需要内需及时顶上来。内需主要包括消费和投资两大板块,今年的重点是在疫情影响全面消退后,通过持续改善消费环境、营商环境,将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报告明确,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我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李强表示,“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

“确实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李强强调,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强调。对此,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表示,“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李强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将在新起点上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从发展空间看,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多新领域新赛道有待开拓,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这也是我特别想说的一点。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依赖客观条件,但更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