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4时,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在最高人民法院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对最高法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余茂玉对最高法报告中的数据,企业和个人破产制度,热点、典型案件以及《民法典》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读。
报告点到160多处数据,“有名有姓”的司法案例达98个
2018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81.4%和81.5%。
据余茂玉介绍,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展开,报告中有名有姓的司法案例达到98个,点到了160多处数据。“这都是历史上最多的。”余茂玉表示。
报告提出,2018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81.4%和81.5%,制定司法解释11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19件,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7亿件,审结、执结1.44亿件,结案标的额37.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64.9%、67.3%和84.7%。
余茂玉总结说,今年的报告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就是“服务大局、紧贴民生、守护公正、深化改革”。在服务大局方面,报告用16个段落讲述人民法院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履职成效,全面介绍惩治腐败犯罪、打击网络赌博、开展扫黑除恶、维护公共安全等工作,介绍了助力稳经济增信心、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绿色发展、保护“农业芯片”等情况。
报告中还提到,人民法院将发布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尤其报告还讲到了,针对侵犯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案件,明确表示对于错案一经发现坚决予以纠正,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着力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余茂玉强调。
紧贴民生方面,报告则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两个维度,阐释了“坚持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的内涵,介绍了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出台促进消费30条、稳定就业14条,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坚决纠正就业歧视等情况。
守护公正方面,报告用大量案例生动阐释了人民法院恪守法治精神、守护公平正义的担当作为,其中有“百香果女童被害案”“鹦鹉案”“兰草案”等各界广泛关注的案件,也有一系列事关价值取向的“小案件”。
深化改革方面,报告描绘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从司法理念到具体实践、从体制改革到科技应用、从司法作风到履职能力发生的深刻变革。
解读破产制度,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案成功化解1.1万亿元债务风险
“清算消亡”并非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的唯一结果,运用破产重整、和解等救治机制后企业也可能“起死回生”。
三年疫情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冲击,人民法院在稳定经济和增强信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余茂玉说,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影响冲击,人民法院竭尽所能为企业减负纾困,帮群众排忧解难。报告在这部分介绍了法院完善司法政策、化解涉疫纠纷、善意文明执行情况。
在完善司法政策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20条、促进消费30条、稳定就业14条等司法文件,努力稳定就业、促进消费,帮助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在化解涉疫矛盾纠纷方面,三年来,人民法院妥善化解合同履行、商铺租赁、物流运输等涉疫纠纷77.9万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纠纷多数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特别是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一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人民法院按照《民法典》规定积极协调,以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履行债务,帮助大中小微企业互谅互让,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而在善意文明执行方面,人民法院尽可能采用“活封活扣”,有效释放361万件查封财产的价值,及时修复企业信用179万件次,对13万个企业暂缓适用强制措施。
但确实有一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对于这种情况,余茂玉介绍说,这涉及法院的破产审判领域。报告介绍,五年来,全国法院审结破产案件4.7万件,涉及债权6.3万亿元。经过破产清算程序,对确实资不抵债、产能落后、拯救无望的企业宣告破产,及时实现市场出清,释放生产要素。
余茂玉解释,“清算消亡”并非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的唯一结果,运用破产重整、和解等救治机制后企业也可能“起死回生”。通过破产重整,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生产要素,与原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从而把整个企业盘活。报告介绍到,五年来,全国法院审结破产重整案件2801件,累计盘活资产3.4万亿元,帮助3285家企业摆脱困境,保住了92.3万人的工作岗位。如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案成功化解1.1万亿元债务风险,另外还有一大批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企业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现在已经继续在创造经济价值。
除了企业破产,对于近些年的个人破产制度,余茂玉说,人民法院在积极探索个人破产制度,让那些诚信的创业失利者能有重归市场打拼的机会。比如深圳破产法庭2021年3月试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