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号首发文章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民营经济问题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大结,也是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很多两会代表纷纷为民营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笔者认为,解开这个结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创新并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认识。
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么拔高都不过分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其定义至今没有完全达到共识。民营经济最早是毛泽东在1942年12月所做的报告《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提出的、与公营经济相对应的概念。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正式使用民营企业的概念。从所有制看,民营经济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等;从企业形式看,民营经济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民营科技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民营经济有时被等同于私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或非公有制经济,但不能等于私人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强调的是“民营”,私人经济(私人企业)强调的是私人所有和“私营”。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民营经济曾一度消失,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复兴。目前,民营经济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比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不到千分之一,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地位与作用都非常重要。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民营经济还是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主体,肩负着发展经济、促进改革、推动开放、维护稳定、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等历史重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无论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对促进就业,以及稳定社会的作用,以及参与国际竞争来看,民营经济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被概况为用近40%的资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56789”的贡献。即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劳动就业,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超九成。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其贡献的产值、税收、就业岗位所占比重更是都达到了90%。最具活力的平台经济、服务业等领域都活跃着民营企业的身影。民营经济涌现出了华为、联想控股、吉利等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平台经济。突出的例子是,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争端时,华为通过宣布自主研发的“备胎”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转正来回击美国的打压,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的信心。可以说,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么拔高都是不过分的。
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面临的困难
民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转轨而快速发展起来的。首先,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效应和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民营企业明晰的产权制度和自负盈亏天然地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民营企业家敢创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温州十万供销员跑市场,“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浙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等就是生动写照。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除自身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内部组织稳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财务信息不健全等不足外,在发展中要面对“三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在政策落实中会遭遇“三扇门”(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生产经营中要处理“三荒两高一低”(用工荒、用电荒、用钱荒,成本高、赋税高、利润低)等困难。
民营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认识上带来的信用危机。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虽然自中共十五大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但社会上总有人喜欢把民营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或私营经济相等同,常常引发民营经济姓“公”姓“私”、民营企业家“原罪”等争论,发出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等言论,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撰写的《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一文被党刊《求是》杂志旗下的《旗帜》栏目官方微博转发,尤其是同年9月署名为吴小平《私营经济已经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出现在网络上后,再次引发了民营经济的信用危机,严重挫伤了民营企业家继续奋斗的信心及预期。好在这些言论得到及时澄清或驳斥,特别是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对发展民营经济做出了重要部署,表明了毫不动摇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这才稳定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坚定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念和决心,从而很快化解了这次民营经济的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