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实施“节能惠民补贴”、“节能振兴乡村”、“以旧换绿”等措施,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居民购买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更新更换老旧低效制冷产品。严格实施高效节能家电产品销售统计调查制度,激励各地区完善推广政策,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开辟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集中展示销售绿色高效产品,在“6.18”、“双十一”等优惠促销期间大幅提升绿色高效产品投放比例。推进工商业冷站和供冷系统合同能源托管模式,加强公共机构、商业综合体、商贸酒店、大型建筑业务管理职业节能技能培训,要求操作运行和售后服务人员严格落实操作规程,保障制冷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
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和省政府《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大幅提升我省制冷领域能效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大意义
制冷产品和供冷服务是满足南方气候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广东是制冷能耗第一大省,且增长速度快、节能潜力大,制冷用电量占全省社会用电量15%以上,年均增速近20%,省内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工业园区配套制冷用电负荷平均约占生产用电负荷的40%,部分产业聚集区已接近用电负荷的60%,主要制冷产品节能空间可达30-50%。我省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对促进节能降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标准先行、统筹推进,提升增量、优化存量为原则,大幅提高制冷能效和绿色水平,引导供冷系统绿色运维,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壮大绿色消费市场,实现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家用空调、多联机等高效节能型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比2020年提高20%;全面落实《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等相关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和产业园区制冷系统能效提升20%;新建项目中央空调常规电制冷机房全年平均运行能效比EERao大于5.0,逐步改造EERao低于4.0的制冷机房(不包括蓄冷系统);着力提升节能降耗智慧运营管控与绿色运维水平,供冷系统总体综合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制冷机房、供冷系统和用冷末端数字化智慧管控普及率达20%以上,区域集中供冷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能效标准引领
以技术标准引领制冷领域绿色高效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供冷系统能效限定值、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监测等技术标准,推动系统运维管理高效精细化转型。以因地制宜、高效供需匹配为导向,编制生产生活区域集中式和分散式供冷设计规范。制定公共建筑、工业厂房、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冷热电联供等制冷产品和系统的绿色设计、制造质量、系统优化、经济运行、测试监测、绩效评估等方面配套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新制修订的相关产品能效标准,淘汰20-30%低效制冷产品。鼓励协会、学会、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制冷领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售后服务、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等方面的团体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
加强能效标准采信,将其作为节能审查、政府采购、节能技术改造、检测认证、市场监管、各类绿色低碳示范创建等政策措施的重要技术依据,切实推动能效标准落地。组织区域集中供冷项目能效对标,树立行业标杆。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加强用能单位、制冷产品企业、供冷服务公司、监管部门人员能力建设。
(二)提升绿色高效技术供给
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推动政策、资金向相关绿色产业倾斜。将先进适用的绿色高效制冷技术及时纳入《广东省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荐目录》,推动绿色技术与产业项目应用对接。加快高效储能、蓄冷、数字化管控平台、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技术推广。加大对变频控制、高效压缩机、紧凑轻量化高效传热、高性能润滑油、新型蓄冷材料、高精度测试评价、量值传递方法、多能互补、数字化智能调优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转化,推动革命性技术的探索与储备。
鼓励制冷产品生产企业大幅提高变频、温(湿)度精准控制等绿色高端产品供给比例。鼓励生产企业为工商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精准适配的绿色高效制冷系统,推动从“制造”向“产品/工程+服务”转变。鼓励制冷产品生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制冷剂的泄漏和排放。
(三)促进绿色高效用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