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80期)|整治违规收费和落实涉企优惠政策结合促发展,湖北将打造综合成本洼地
时间:2023-02-2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落实涉企收费优惠政策和整治违规收费情况汇报,要求进一步巩固整治乱收费成果。

时政要闻国常会:把整治违规收费和落实涉企优惠政策结合起来,推动经济企稳回升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落实涉企收费优惠政策和整治违规收费情况汇报,要求进一步巩固整治乱收费成果。

会议指出,去年直面市场形势变化和市场主体需求,实施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等政策,公平普惠帮扶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为稳就业保民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着眼大局,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和专项整治,推动涉企收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包括阶段性缓缴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部分保证金、减免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并港口收费、给予用水用电用气费用补贴等,督促指导金融机构下调计费服务价格、行业协会商会减免收费,专项整治涉及金额超过2100亿元;同时严肃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全国共查处相关问题7700多个,涉及金额50多亿元,已全部要求整改。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仍较困难,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已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中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发挥效应的空间,要深入抓好落实。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多措并举提振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

工信部: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这十个城市排名靠前近日,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五个维度评价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报告》显示,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参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2248.18万户,占全国总数的46.8%,较2019年底(1858.46万户)年均增长率达9.99%,新注册企业数量423.28万户,占全国总数的46.8%,较2019年底(331.75万户)年均增长率达12.96%,其中32个城市新注册企业数量实现两年连续增长;各参评城市持续加快优质企业培育步伐持续,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由2020年度的905家增加至目前的4,572家,占全国总数量50.8%,年均增长率高达124.77%。其中,武汉、深圳、杭州、济南和长沙5个城市增长较明显,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90%。

《报告》显示,在由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市场环境方面,深圳、广州、南京、上海、杭州的得分居前5位;在由贷款获得、信用与担保、创业投资、融资满意度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融资环境方面,上海、深圳、杭州、宁波、北京的得分居前5位;在由组织领导、财政支持、服务促进、企业培育、政策落实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政策环境方面,上海、厦门、深圳、北京、广州的得分居前5位。

《报告》总结了参评城市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主要经验做法,如深圳市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推进电子化招投标、规范保证金管理等,确保中小微企业公平享受政策红利;北京市建立“12345”工作模式,通过“一个统筹机制”“双向线索排查”“三种落实手段”“四条投诉渠道”“五项法规制度”的工作模式,确保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上海市探索打造“以数治税”优化服务企业新模式,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共用共治效能,确保各类税收优惠落实到位。

地方行动黑龙江:通报2022年破坏营商环境反面案例,2023年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2月21日,黑龙江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通报了破坏营商环境反面典型案例和2022年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会议指出,要锚定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打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投资兴业热土。要持续优化政策供给,聚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精准制定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加大督办检查力度,确保“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条”等政策措施直达基层、见到实效。要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强化要素保障,提升金融服务,做实领导包联企业(项目)工作机制,畅通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要持续完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制度体系,着力推动公正执法司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要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推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激励各行各业劳动者发挥聪明才智,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展现作为。要持续构建新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