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27日专讯》内地主要财经报章头版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GDP万亿元城市」稳增长路径明晰
近日,随著西安、成都等城市相继召开2023年两会,24个「GDP万亿元城市」全部召开了两会,明确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聚焦促消费、抓项目、发展数字经济三大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近期人民币汇率迎来回调。上周五,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跌破6.96元、6.98元关口,创今年以来新低。专家分析,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幅度放缓预期有所减弱,带来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人民币汇率近期有所承压。
热门产品抢手,旅游消费人气高
2月6日,国内出境游按下重启键。一时间,热门产品抢手,旅游消费热度「狂飙」。北京、上海等地多国使领馆签证中心都「人气爆棚」。有机构预计,2023年全年出入境旅游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按年翻番。
《上海证券报》
沪市民企借力资本焕生机
扩产研发忙,发展势头强。近期不少沪市民企纷纷发布经营数据、对外投资、合同中标等相关公告。部分此前面临暂时性压力或存在风险的公司也盼来「柳暗花明」,重展生机与暖意。
多管齐下推进河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日,河北证监局局长童卫华在接受专访表示,「河北证监局将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这一系统工程,加快适应全面注册制后资本市场的生态变化,奋力推进河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全面注册制促使企业和市场进一步转向「自由恋爱」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全面注册制促使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从「相亲」模式转向「自由恋爱」模式,并进一步打通融资端到投资端的传导路径,给公募基金发展提供了沃土。
《证券时报》
拓展协同发展深度广度,美好蓝图加速绘就
2月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九周年。战略实施九年来,北京「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人民币,是2013年的1.8倍。
「制造业当家」下的东莞:头等任务抓实体经济
2023年的东莞,一派热闹景象。在各个工业园区、厂房之中,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奋力生产;在各个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一座座新厂房正拔地而起;在一个个实验室中,新的技术、科学突破正在实现……
建立系统性金融体系,支持住房租赁市场提速发展
近日,人行、银保监会对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17条措施徵求意见,其中要求,重点支持自持物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可以预见,随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地,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有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