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测算,要达成这一目标,2035年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保持在5%至6%区间,至少不能低于5%。但基于经济学界经典索洛增长模型(Solowgrowthmodel)的预测,中国经济可能陷入2%左右的低速增长区间。一些学者提议需要将3%左右的代表广义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TFP)年均增长作为未来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但是,能不能实现这一愿望,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特别在推进二元体制转轨方面提出一些新的内容,比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本文的看法是,中国1978年以来的高经济增长的奇迹来源于改革开放,二十大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有年均增长5.5%的潜力。但主要基于中国是一个体制渐进转轨国家,维持着一个特长周期的二元体制并存的经济体制,需要推进改革开放来释放因体制扭曲而禁锢的生产能力和财富价值。本文首先从阶段逻辑、先后顺序逻辑和渐进逻辑等方面,对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定性关系进行阐述,并构建以体制扭曲差值为核心变量的数理逻辑关系框架;其次,将TFP分解为广义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改革两部分,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和可能的低速增长进行讨论;最后,基于经济增长潜能方程,设想在市场化体制改革和更大力度的开放得以落实的情况下,仿真(simulate)未来的增长和发展前景。
一二元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定性逻辑和数理逻辑
中国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瞬时转轨国家和结构转型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是,从1978年起在体制和结构上经历特长周期转型。因此,假定适应市场经济和结构转型经济条件的索洛增长模型、刘易斯(WilliamA.Lewis)及乔根森(DaleW.Jorgenson)等学者提出的增长模型,还有强调市场经济基础和国家干预的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Harrod-Domargrowthmodel)等,都无法核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历史,也不能针对性地仿真和推演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缺憾是,没有建立起转轨时期二元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数理分析方法。一是找不到一种方法,无法从数量计算的角度大体贴切地解释中国过去国内生产总值(GDP)高增长的源泉;二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十字路口,无法从数理分析的逻辑,去仿真、推演未来需要的体制改革,也无法针对性安排基于经济增长潜能测算的改革方案。一个难点是,如何在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之间建立起有内生变量的数量逻辑关系。
(一)特长周期二元体制转轨
前苏联、东欧和蒙古等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间大体在三年左右。对此,经济学界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转变,发现这些国家主要是采用紧缩需求、折算债务、放开市场和盘活资产,使瞬时的一元计划经济向一元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得以实现。这一转轨形式既没有总结动态增长学理所需的长周期时间,也没有建立刻划其状态之模型的必要。而中国采取了渐进改革的路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已经四十四年还没有结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二元并存,这就是中国经济体的特征。
作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中国有着自己的特点。从学理讲,其历史逻辑与改革的阶段、先后顺序逻辑,大体上是一致的。
从改革的阶段逻辑看,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调节的释放时期(1978—2000)。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价格和供销双轨制改革,承认物质利益,建立市场主体;一部分供销市场化,藉此培育价格机制。二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存的胶着时期(2001-2021)。一方面,从放开供销市场向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产品和生产要素配合市场化供求,价格机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仍存在着人口上的计划生育、土地上的计划配置、对民企在资金信贷等领域的‘所有制歧视’、劳动者需以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社保)的制度,以及投资项目的市场准入差异。
具体来讲,在1978年至今向市场经济调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两个阶段中,有三个重点改革︰一是承认和落实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纠正平均主义,废除劳动者干多干少获取一样的工资工分,以及企业不论盈亏都划拨资源的配置和供给体制;个人多劳多得,除了劳动力之外,资金、房屋和技术等要素投入也按照企业对产出的贡献和参与进行分配。
二是创造营商的法律和其他条件,培育、引进和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接受市场竞争;1978年后允许个体经营户存在,1992年后承认个体户、民营企业(民企)和外资企业(外企)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国企)和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