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2月16日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求是》发表题为《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要围绕主要矛盾和重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落实已部署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文如下:
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担当作为、求真务实,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坚定发展信心,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针对疫情反复延宕、乌克兰危机爆发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果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20万亿元新台阶,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0%。就业形势保持基本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大幅低于主要经济体价格涨幅水平,“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5%,国家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产业、投资、消费、贸易等领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表现抢眼,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逐步恢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2%,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实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持续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电力、煤炭、水资源等价格改革持续深化。稳外贸稳外资成效显著,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继续深化。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加快重点领域、行业和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超过12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稳就业促增收取得扎实成效,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深入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3亿人、2.38亿人、2.91亿人。
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金融运行总体稳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煤炭兜底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