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野村陆挺:中国2023年需留意三大风险
时间:2023-02-13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记者俞瑾13日报道》防疫封控、平台监管、地产融资……中国政策去年底不约而同极限转弯,似忽如一夜春风来;那么2023年乃至未来数年,有何风险值得留意?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接受《经济通通讯社》专访时表示,一是勿期待房地产业快速复苏,二要警惕政府支出效率和投资效率下降,三是对外开放回归正常仍需努力。

*短期大幅降低地产业比重不切实际*

从「三条红线」力遏,到「三箭齐发」力撑,内房更获高层背书「支柱产业」,何解?陆挺直言,此现实在未来5到10年都没有办法改变,「如果你要刻意去改变,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操之过急反而往往使很多问题变得恶化,最后重新再走回头路。」

他解释,房地产对整个中国经济的直接贡献可能有25%左右,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更高达约40%;如果想压缩房地产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同时又要保障经济平稳增长,必须找到新产业、新需求,「但在目前中国被西方一些主要?r济体围追堵截的背景下,实际很难做到这一点。」

他续指,即使没有海外一些科技禁运的因素,指望在短短两三年内,大幅度降低房地产在整个中国经济的比重,转而提升芯片制造和其他高科技产业的比重,也是不切实际。

*行业复苏须户籍养老教育改革配合*

眼看多地纷纷松绑限购、房贷利率跌穿4%,是不是全民加杠杆将重临?陆挺明确指,重回老路肯定走不通,倘若通过大规模提升地产业杠杆来实现今年经济增长6%至7%甚至8%的目标,将是欲速则不达,居民的投资意愿亦今非昔比。

他认为,从2015年到2018年那波地产热潮看,加杠杆主要通过低线城市货币化棚改来推进,实际上已极大透支整个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但由于人口向大城市转移,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最后并没有持续上升,不仅投资回报极低,更产生大量空房,「未来10年应该避免这个情况」。

那么,要如何令地产业不再萎缩,甚至一定程度恢复增长呢?他指关键是必须深深扎根中国未来城市化的方向,即通过一系列户籍、养老、教育等改革,在大城市形成高质量就业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土地改革增加供应、降低价格,取消不必要的限购限贷,让更多的人有资格在大城市买到符合他们收入的房子,让更多人的就业和居住户籍匹配。

*地方政府收入难改善,或须裁员*

即使如此,他提醒勿期望地产业会如一些服务业那样出现明显的反弹;而此亦带出另一风险,即倘若开发商继续谨慎买地,那么去年已经减半的土地财政收入(从2021年的8.7万亿降至约4万亿多)的话,今年也可能难有明显改善,「要回到之前七八万亿的高位水平,难度是非常大。」

因此,原来基于高景气房地产业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规划的财政支出,现在必须做较大调整,否则已经累计六七十万亿地方债务的地方政府赤字会愈来愈高,最后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整个支出效率大幅度下降,乃至整个中国的投资效率下降。

他续指,如果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财政纪律,地方政府为降低支出或须要降低雇佣规模,以减少工资支出,而这会令消费面临一定下行风险,「这个风险在今年是不会小。」

他最后表示,对外开放过去两个月迈出相当大步伐,但也要看到很多方面若要回到疫情前或2015年时水平,仍需要时间和努力,特别是要提防一些方面可能重新恶化的苗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