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各地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潮,立志夺取一季度“开门红”、全年“满堂彩”。
“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热火朝天干起来、热血沸腾拼起来”……在日前密集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长三角各地群雄并起,正发出全力优环境、抓项目、拼经济的“最强音”。
2023年1月28日,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暨作风建设大会”,并现场发布了《2023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扬州市表示,要让“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环境成为扬州最具吸引力的“金字招牌”。
“这是扬州市连续第三年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主题,市‘2号文件’已连续10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扬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汤志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记者梳理发现,除浙江省、安徽省等在省级层面召开“新春第一会”外,杭州市、南京市、常州市和芜湖市等城市也先后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动员等方面。
“新年伊始,多地政府陆续召开‘新年第一会’部署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传递出取得一季度‘开门红’的强烈政策诉求。”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分析认为。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也向记者直言,长三角多地推出一系列“拼经济”政策,牵住了推进经济整体运行好转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
要“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以过硬作风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
在长三角多地密集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部分城市喊出了“打好经济翻身仗”、“‘新春第一会’上兑现惠企奖补资金”等话题也频频引发外界关注。
例如,在2023年1月28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提出要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等三大工程。安徽省强调,要“用争先进位的排名说话”“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用真金白银的项目说话”。上海市则连续第六年为优化营商环境“划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在沪苏浙皖省级层面召开“新春第一会”的同时,长三角多城也先后召开了类似会议,掀起了全力“拼经济”的阵阵热潮。
2023年1月28日,南京市召开“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拼五比晒五榜力同心促发展”竞赛活动,通过“亮晒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无独有偶,2023年1月28日下午,在杭州市委组织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强调,要“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以过硬作风夺取开门红,打好翻身仗。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在召开“新春第一会”的同时也密集发布了诸多重磅政策文件。例如,2023年1月28日,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扬州市也于同日发布了《2023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多地组织召开“新春第一会”,发出“拼经济”强烈信号的原因何在?在丁宏看来,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各地政府在此关键时刻抢抓机遇,密集出台‘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的集成性‘拼经济’政策,正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恢复发展预期和市场信心,牵住了推进经济整体运行好转的‘牛鼻子’。”丁宏表示。
“营商环境差一等,发展就慢一步”
区域竞争就是一场比学赶超的“接力赛”,本质上也是一场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的“擂台赛”。
在长三角多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中,改善营商环境牢牢占据了“C位”。
“先进地区、周边城市的成功实践时刻提醒我们:营商环境差一等,发展就慢一步;干部作风退一格,工作就弱一档。”在2023年1月28日召开的扬州市“新春第一会”上,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指出,从区域竞争的新动向看,区域竞争就是一场比学赶超的“接力赛”,本质上也是一场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的“擂台赛”。
记者从扬州市发改委获悉,当地印发的《2023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指出,宝应、高邮、仪征、江都、邗江5个县(市、区)在全省63个县市区考核中,进入前20名,并强调各县(市、区)、功能区要全面完成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下达的指标任务。
“江苏省非常重视营商环境,每年由省发改委牵头进行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对13个设区市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打分排名。”扬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州市每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具体内容虽然都有变化,“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企业服务,围绕企业发展周期出台一些文件,比如减少审批环节等。”
除扬州市外,浙江省台州市也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在了改善营商环境上。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1月29日,台州市“实干争先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这是当地连续第三年在“新春第一会”上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述会议提出,要不断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