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兔年开工第二天,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推出十项行动32条政策措施,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当天,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方案》相关内容。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政策+行动”双轮驱动是《行动方案》最突出的特征。其中,在政策方面,重点推进了“三个一批”,包括落实一批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延续一批去年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新增一批有利于稳增长、促发展、强功能的政策。
《行动方案》重点内容包括:
1、对招录登记失业三个月以上人员或上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用人单位,按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2、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和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支持,每年奖励上限为零售企业100万元/家、餐饮企业50万元/家;
3、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
4、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5、市、区联动发放文旅、体育、餐饮、零售等专项消费券;
6、研究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等政策,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7、深化落实新修订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强化对总部企业在资助和奖励、资金运作与管理、贸易便利、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出入境便利等方面的服务举措;
8、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订新一轮三大产业上海方案;
9、优化从创业团队、初创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全链条培育机制;
10、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各类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创业环境。
聚焦“三个着力”新增一批稳增长政策
吴清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世纪疫情对上海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海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先后制定实施三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全年合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000亿元。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最终经济走出了V形反转态势。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要实现今年5.5%的预期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吴清表示,为此,在前期评估2022年系列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效果和听取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建议的基础上,上海抓紧制定形成了《行动方案》,强化政策协同、政策接力和政策创新,持续巩固上海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政策+行动”双轮驱动是《行动方案》最突出的特征。其中,在政策方面,除落实一批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延续一批去年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外,还新增一批有利于稳增长、促发展、强功能的政策,比如,提出制订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重点面向三大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开办费、房租和经营奖励,并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人才引进、创新产品采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便利。
吴清介绍,《行动方案》着重聚焦“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稳预期提信心。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经济加快恢复发展面临新机遇新形势,要抢抓经济复苏的窗口和先机,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动力。通过春节后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行动方案》,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着力阶段性助企纾困。在疫情防控措施转段期,部分行业和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存在一些阶段性瓶颈和结构性障碍,特别是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开局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延续、拓展和优化实施助企纾困政策,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帮助企业渡过阶段性困难。
三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扩需求、强主体、增动能的增量政策,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要素服务保障,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每人2000元给予吸纳就业补贴
以更大力度助力企业发展方面,上海此次推出两项行动:
一是实施助企纾困行动,包括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半收取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等;开展延期还本付息和续贷服务,对于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到期小微企业贷款,鼓励按市场化原则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费,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继续按0.5%收取担保费,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继续减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