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上海社区医院新冠救治40天
时间:2023-01-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这1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手势调整,多数时候,半天内就要迅速落实到位。”上海市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陶琼英说。

自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至今1个多月的时间,社区卫生中心先是承接了上海超50%的发热门诊接诊量,又进一步分担了输液、吸氧、住院等社区居民的医疗诉求,缓解二三级医院的重症救治压力。

第一财经实地调研采访了沪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还原这一个多月里他们的经历。

2022年12月7日~14日

从核酸采样、追阳,投入发热门诊救治,摸排重点人群成重要工作

2022年12月7日之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力主要在核酸采样、追阳,以及阳性居家和隔离点的管理。一旦遇到核酸阳性病人,则直接闭环转运到定点医院,因此并无新冠救治经验。

“新十条”发布后,因为区域内的隔离点、核酸采样点等工作仍在继续运作,陶琼英仍要继续派驻医护人员对上述点位进行管理。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上海要求门诊就医时要查看患者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门诊划分核酸阴性、阳性诊疗区域,分别接诊相应的患者。

那几日,陶琼英所思考的,还是尽可能地保护好阴性居民和院内的脆弱人群,将感染与未感染者区分开来。12月8日,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设立了独立的“阳门诊”,预检人员对进门前的居民作分流,其中,核酸或抗原阳性的引导到围墙南侧的“阳门诊”就诊,阴性的则进入普通门诊大楼。

随着感染人群的快速增加,上海在2022年12月10日左右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轮扩容增能,核心是发热门诊扩容,避免发热门诊挤兑。

具体要求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全部扩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部设置“发热诊疗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到发热诊疗功能全覆盖。

同时,为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及性,12月11日,上海各区开始发布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4小时健康服务咨询热线。

“7日之后,我们接到的电话问询数量每日递增,一开始还是每天20至30个电话,接近17、18日两天,每天加上电话、微信的问询人数,一度达到100人。”陆伟说。陆伟是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家庭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期间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排摸重点人群并为其提供分类分级服务,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最需要的人群。12月5日晚,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陈彩霞就接到了紧急任务,要抓紧排摸重点人群,并以红、黄、绿色进行标记。

数据显示,上海共有399万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102万确定为重点人群,也就是高风险人群,93万是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204万。上海同时排摸了孕产妇8.6万人,新生儿1.3万人,肿瘤放化疗患者10.7万人,以及血液透析患者1.1万人,养老机构和护理院共10万人。通过摸底、建档,强化对他们的健康监测。

2022年12月15日~12月23日

就诊高峰来临,人手、药品紧张成为最大的心病

这段时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完成了发热门诊扩容,随后迎来了就诊高峰。

12月14日,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酝酿扩容现有的发热诊室。经过2天的准备,发热诊室从2间拓展到4间,每间配备2名医生、1名护士、1位收费、和1个药剂师。

12月17、18日两天,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发热诊室拓展至4间,同时还将生活服务中心内的一间理发店腾空用作储备发热诊室。

松江区九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9日之前完成了发热诊室的,增设从3间增至4间,相关诊疗的硬件、软件都准备就绪。比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优越的是,这里还有一台CT。“这是2020年按照政策要求配备的,松江区的7个社区医院都有。”九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蓓说。

12月19日,上海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分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2594间发热诊间全部启用。

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的发热诊室于12月19日启用,20日发热门诊人数就达到了高峰,1天有约400个病人。

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就诊量,从12月17日开始快速攀升。12月7日以前,这里发热门诊每天只有3、5个病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玉龙说,最高峰在2022年12月22日出现,发热门诊就诊量达到246人。发热诊室也从最初的1个,开到了3个,且24小时开诊。

12月22日,也是上海发热门诊就诊量的高峰,当天就诊量约8.2万人次。

12月23日,上海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接诊发热患者40338人,占全市发热诊疗量从扩容前的5%以下,增长到50.2%。同时,市级医院发热门诊占比从58%降至18.7%。

但发热门诊扩容、病人数量快速攀升,刚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减员高峰相遇。

陶琼英那段时间很头疼。“人员最少的时候正好就是12月22、23日两天,医院162人的编制,最少只有70多个在岗。”陶琼英每天晚上都得盘点第二天有多少医护可以来上班,又有多少科室需要调整,这让她备受煎熬。

“让发烧的同事来上班我于心不忍,只能安排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