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13日专讯》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1%,顺利实现年度调控目标。展望2023年,「平稳」、「温和」成为关键词。
《中国证券报》引述多位专家指,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依然存在反复,同时国内消费的恢复也可能带来核心CPI的修复,但从全年看,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望减轻,在落实保供稳价政策背景下,食品价格难见大幅上涨,物价料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看外部因素,输入性通胀因素对中国物价的影响将有所减弱。一方面,海外央行紧缩货币政策推动通胀总体降温;另一方面,随著全球供应链运行逐渐回归常态,能源、食品价格中枢有望下移,202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呈回落态势。
看国内因素,粮食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蔬菜价格季节波动但整体保持温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再考虑到各类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继续发挥作用,2023年物价料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