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胡福明今晨去世:他写出了
时间:2023-01-02 00:00:00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字号:T  T

1月2日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去世。

2018年12月,他作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被评为百名“改革先锋”。

就在此前不久,他在南京的家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缓慢而清晰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以下是首发于本刊总第884期的文章。

“改革先锋”胡福明哲学和政治纠缠的人生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点26分,百名“改革先锋”名单宣读过半时,人民大会堂里,镜头对准了83岁的胡福明。

坐在轮椅上的他,与何载、谢高华、孙家栋、吴良镛、厉以宁这几位坐轮椅的老人以及盲人企业家郑举选一起,被安排在主席台第二排就座。工作人员读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时,满头银发的他微笑着向大家摆手致意。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身黑西装和红领带是他最好的一身,很久没穿过了,这次特地找了出来。

2018年10月24日,在南京的家中,胡福明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香烟,缓慢而清晰地向前来采访的《中国新闻周刊》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那时候,他自己并不知道,一个多月后,他将迎来这样一个高光时刻。

他用略带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能一直在学校任教,培养更多的学生。他说,如果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自己现在可能是南京大学一位退休博导。

在他的终身挚友、南京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刘林元看来,在与胡福明同时代的那批改革弄潮人物中,像他这样能够安度晚年不“摔”下来的,不多见。“胡福明不仅从政坛平安着陆,现在还能与时俱进地保持自己的思考,这非常难得。”

青年哲学人

1955年夏,正在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就读的胡福明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国1万名报考者中,仅录取200人,可谓真正的天之骄子。单位领导给他买了去北京的卧铺票,还给了他20元钱嘱咐他做一件棉大衣。接新生的大巴车驶过天安门时,他看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激动和感恩之情难以言表。

1957年反右运动时,他上大学三年级,担任班上的党支部副书记。5月中旬,北京大学开始贴满各种大字报,有质疑统购统销政策的,有议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有批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也有对专业、学科问题发表意见的,还有给学校领导和党委提意见的。中央和北京市机关的许多干部、其他院校的师生、企业的干部职工都来北大看大字报,大饭厅外人山人海。

一位教授写了一张大字报,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胡福明看后很生气,和一位同学合作写了一张大字报加以驳斥。文中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根据是什么?完全是瞎说。

大学毕业时,胡福明又一次被命运选中。

他本来被分配到一家中央报刊工作,但系总支书记找他谈话,说中央要求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为此要从应届毕业生中选送有志学习的人继续深造。“你喜欢哲学,又坐得住,适合去读书。”

学校选送了两个毕业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一个是胡福明,另一个是后来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杨春贵。

胡福明就读人大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冬天,全班到四季青人民公社的白菜地窖倒窖、剥烂白菜帮子,采树叶吃。一些同学的脸上和脚上都出现了浮肿,校长吴玉章到宿舍看望学生时流了泪。直到这时,他才第一次对“凡是谁谁的话都是正确的”这种论调产生了反思的意识。

1962年12月,胡福明面临研究生毕业分配,人大校方找他谈了六次话,动员他留校。因为妻子无法从无锡调到北京,他坚持回了南京,被分配到南京大学,在政治系当助教。

1963年第一学期,胡福明给二年级学生开毛泽东思想课,主讲《毛泽东选集》。

南京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林元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二年级学生。胡福明指导过他两次学年论文,他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

今年77岁的刘林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胡福明出身农村,又受过很好的教育,对社会的了解比较深,这方面在青年教师中是比较突出的。

刘林元记得,胡福明喜欢抽烟,只抽最差的烟:一毛几分钱一包的丽华牌香烟。因为他的妻子叫张丽华,同事们经常开他的玩笑。

不久后,匡亚明来到南京大学担任校长,也主讲《毛泽东选集》。他很欣赏胡福明,对胡福明重用有加。

“国庆节不是你们的”

“文革”开始后,匡亚明被打倒。作为匡亚明的得力干将,胡福明也被打成了“黑帮分子”,三次遭到批斗。

1966年国庆节前,一个红卫兵对胡福明等人训话:“国庆节不是你们的,你们只能在家里规规矩矩,不准外出。”他记得当时极为震惊,心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不是自己的祖国了?谁开除了自己的国籍?

刘林元说,胡福明从这时起开始担忧国家前途,对运动变得消极,成为了逍遥派。

在战备疏散的“一号命令”下,南京大学文科部分人员下放到溧阳果园。大家都很苦闷,感到前途渺茫。胡福明身体好,会种田,做好准备全家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