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起,新冠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于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市民们在出行时应该注意什么?春运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我们有什么可以提前准备的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对于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广大市民如何安全出行?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暂未感染的市民是否需要错峰出行呢?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对于感染过且已恢复的市民来说,感染刺激机体产生了一定强度的免疫力,且此免疫力将持续数月才会出现下降。对于此部分公众而言,不用过度担心二次感染,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心态、日常饮食、睡眠和卫生习惯(如:外出戴口罩、回家后先洗手),尽量避免从事强度过大的劳动或锻炼。暂未感染的市民也不用紧张,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免疫力仍是大家主动应对感染的重要策略。如有条件,该人群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接种第四针加强疫苗。此外,公众可在家里适当备一点应对常见感冒症状的常备药,以备紧急使用。对于患有基础病、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极少数公众来说,应尽量避免人群扎堆,少聚集,不宜让身体过度疲劳。如要出行,此部分人群可考虑错峰出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广大市民仍需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公共场所仍然需要贯彻执行“口罩令”。目前不仅有奥密克戎,也是流感的活跃期,错峰出行并不现实,主要是保持个人的防护措施,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出行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如规范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就餐时拉开间距,使用公筷公勺;从外面回到家里先洗手、通风。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仍未感染的市民不需要错峰出行,未感染的市民更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以在出行前补种一次疫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春运是否可能造成二次感染?春运是否可能导致感染高峰?各地公共卫生机构及市民应该如何应对?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大范围感染过后人群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如果绝大多数康复者不是自身过度疲劳,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不会很高,但这不适用于自身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康复者。当个人特别劳累的时候,免疫力会下降,就可能会发生二次感染,而且感染后症状可能还会较重。就目前社会公众发布的感染信息看,整个社会感染的比例已经很高了,未来不太可能出现更高的感染峰。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秩序会春节前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广大公众对疫情防控调整适应后,我们的社会很快就会迎来充满活力的2023年。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倡导正确的个人心态,倡导戴口罩、坚持运动、合理膳食和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社会焦虑,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切忌凭个人感受胡乱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