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末,全球各类宏观政策再度进入频发期,全球紧缩,债基、理财成“烫手山芋”,新一年宏观经济会有哪些变化,房地产行业能迎来下一个“春天”吗?在综合了读者热度、内容专业度、视角独特度、解读深度、投资者关注度等多个维度后,我们评选出本月一财号V榜单的优质文章,一起来看看是否有你关注的热点话题。
债基、银行理财跌上热搜,持有的产品怎么办?
近期,包括债基、银行理财等产品的大面积亏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继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后,一向被看作是稳定、波动小的债券基金也跌上了热搜,甚至此前大火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以及个别爆款短债基金、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也受到波及。
细解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三大问题待明确
《办法》明确了个人养老金实施有且仅有两个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养老金资金账户。两个账户功能是不同的。
一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当于社保卡,是对参与人个人身份的管理,并与基本养老保险关联。所有涉及个人养老金缴费、投资、领取、抵扣和缴纳个税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账户号查到。你最多可以往资金账户交多少、最早什么时候可以领、现在怎么抵税、未来如何交税,均可通过这个账号得到明确的信息。
二是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是一个专款专用的特殊银行账户,专门提供资金缴存登记、交易资金划转、收益归集、养老金支付、所得税代扣、资金与相关权益信息查询等服务。这个账户对开户人来讲可以说是资金只进不出。每年缴纳进账户的钱,根据指令投资,到期或赎回的资金重新回到这个账户。而到退休领取时,按照参保人的意愿,定期将账户资金划入本人社保账户中供领取。
为何近期债基、银行理财等主要投资于债券的固收类产品大幅下跌?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李迅雷:中国老龄化进程来势凶猛,需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这就意味着,按照国内标准,今年将有接近2500万人成为老年人,明年接近3000万人;即便按照国际标准,从2027年起中国老龄化进程也将加速,至2030年,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步入所谓的超老龄化社会。
从深度老龄化到超老龄化社会,中国预计只需要9年时间。
老龄化加速会产生哪些问题?在步入深度老龄化之后,经济增速是否也会下台阶?
能握手会拥抱,还帮你穿衣服,为啥人形机器人的触觉很重要?
提到机器人,我们的注意点总是在外形、动作、智能这些方面。
然而,有一种经常被忽略的能力,如果能应用到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身上,将会是一个巨大突破——触觉。
有了触觉以后,物流分拣机器人就可以像人类一样抓取类似鸡蛋这种易碎的食品;家用服务机器人也能感知抓取物品的力度大小,握手的时候还不会伤到人类。
而机器人触觉未来最大的应用之一很可能就是人形机器人。
因为长得像人的机器人,更容易让我们觉得有亲切感,而一个带有触觉系统,能够跟你握手、击掌、拥抱的人形机器人,会让它们进一步融入到人类的生活中。
2023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我们认为,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或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土地市场结构更加优化:在商品房销售市场或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土地市场尤其是开发商购置土地面积增速或将有所回升,以国企或城投公司为主的购地主力趋势不会发生改变,但开发商购置土地面积会逐渐回升,土地流拍率会明显下降。
第二、商品房销售增速或将更大改善:政策上首先是继续实施降息政策,其次是因城施策放松限制,接着是政府增强市场信心,最后,我们预计2022年四季度商品房销售仍在低位,而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从5月或开始回升,全年累计同比增速或为-10%左右,另外预计2023的整体房价或继续下跌5%。
第三、房地产投资有望逐步回升;房地产融资在政策推动下明显改善;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有望提升;另外,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模式将会继续改革转型,“租购并举”这种模式将会长期存在于我国的房地产舞台。
这届世界杯,来了多少“中国队”
最近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的热词中,“世界杯”至少能排进前五。
四年一度的盛宴,备受无数足球爱好者的瞩目,人们为了自己支持的球队、球员们加油呐喊。
虽然在参赛的各国球队中,缺失了中国的身影,但中国队并非没有进入世界杯,而是用其他方式、更为密集地出现在比赛中。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这次又是怎样“包围”了2022年世界杯?
三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杠杆率逐步企稳
2022年三季度宏观杠杆率从二季度末的273.1%上升至273.9%,共上升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共上升了10.1个百分点。经济企稳是三季度宏观杠杆率企稳的主要原因。如果经济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四季度杠杆率仍将基本稳定(甚至有所回落),全年杠杆率增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符合之前预期。
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增速仍在历史低位,居民储蓄率继续上升,民营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私人部门在债务扩张上愈发保守。地方债务